淮烟淮水万民迎,飞放兰桡夜不惊。
天马逍遥官路大,黄河恬静御桥平。
公然衮冕看花立,竟许渔樵近仗行。
最是光辉人坠里,龙颜喜顾唤臣名。

【注释】

①“淮烟”:淮河流域的烟。

②“万民迎”:万民迎接。

③“飞放兰桡”:指驾着轻便的船。

④“天马”:指皇帝,这里暗指唐玄宗。

⑤“黄河恬静”:黄河平静无波。

⑥“公然”:公开地、毫无掩饰地。

⑦“衮冕”:古代礼服,帝王所穿的衣服,这里借指帝王。

⑧“竟许”:准许。

⑨“渔樵”:打柴人、打鱼人。

⑩“龙颜”:皇族的面部特征,比喻皇帝。

⑪“喜顾”:喜爱,顾念。

⑫“臣名”:我的名字。

【译文】

淮河两岸烟雾蒙蒙,百姓们欢迎皇帝的到来;驾着轻快的船儿,在夜晚航行也不会惊慌。皇上驾临,官道上骏马自由驰骋;黄河两岸水波不兴,御桥平如镜面。公开地穿着衮服,在花间漫步;允许渔夫樵夫接近仪仗队。最令人高兴的是,皇帝的龙颜喜欢,对我这个臣子亲切关照,呼唤我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是送唐玄宗(李隆基)至淮口时恭赋的一首颂美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热情歌颂了唐玄宗的仁德之治,以及自己有幸侍奉圣上的欢欣之情。

首句写送行之地——淮水岸边。诗人用“烟”字概括全篇,既写出了淮河水雾弥漫的特点,又写出了送行时的凄迷气氛,为下文写送行场面作铺垫。次句写皇帝驾到,人们夹道欢迎,而驾船的人却毫不惊扰,可见皇帝来时,是何等的和煦与祥和。三句写皇帝在途中纵马奔驰,意态潇洒自如,显示了天子的威严。四句写皇帝车驾到达淮口后,黄河水流平缓,御桥平坦如镜,为皇帝的顺利到达提供了便利条件。五句写皇帝在民间的所见所闻。他不仅公开地穿着礼服,在花丛中漫步,还让渔夫樵夫靠近仪仗队。六句写皇帝的恩宠。他不仅对诗人本人表示出极大的关心,而且对他的姓名也表现出特别的喜好。最后一句写自己有幸侍奉圣上的喜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