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楚望苍茫,寒云接大荒。
雪融泉喷玉,沙净夜流霜。
草色先秋碧,松声带月凉。
丛林多古刹,喧梵自西方。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首联:“平楚望苍茫,寒云接大荒”。
“平楚”指平原,这里借指中原大地。“苍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寒云接大荒”,指天边的云彩和辽阔的原野相连。这一句的意思是:放眼望去,中原大地茫茫一片。
颔联:“雪融泉喷玉,沙净夜流霜。”
“雪融泉喷玉”,形容泉水如玉般清澈晶莹。“沙净”,指沙子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夜流霜”,指夜晚的月光洒在沙上。这一句的意思是:雪融化后,泉水像玉石一样清澈晶莹;夜色中,沙石也变得干净无尘,月光下,沙流如霜。
颈联:“草色先秋碧,松声带月凉。”
“草色”指草地的颜色,“秋碧”,即秋天的绿色。“松声带月凉”,指松涛伴随着月色显得格外清新宁静。这一句的意思是:草丛中的绿色在秋天显得格外鲜艳,松树林中的风声伴随着月亮的清辉而变得格外清爽。
尾联:“丛林多古刹,喧梵自西方。”
“丛林”指树木丛生的地方。“古刹”,指古老的寺庙。“喧梵”,指寺庙里僧人的诵经声。“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这一句的意思是:树林深处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寺院里的僧人在虔诚地诵经,声音清晰响亮。
赏析:诗人从中原大地出发,一路西行至四川,途经白沙村时,他驻足观看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并写下了这首诗。首联写中原大地莽莽苍苍、无边无际;颔联写中原大地上雪后初晴,万物焕然一新;颈联写中原大地上草木葱茏,松林中传来阵阵诵经声;尾联写经过白沙村,看到寺庙林立,僧人们正虔诚诵经。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表达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