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逢人便诮姗,十年只自误儒冠。
从知世上多皮相,聊与村童一例看。

注释:四月三日从泾皋宾馆出发时,旅途中即兴口占两首诗。

到处遇到人就嘲笑自己,十年来只耽误了读书人的身份。

才知道世上的人大多都是虚伪的,姑且拿村童做一个例子吧。

赏析:诗人在泾皋宾馆旅次时,偶遇一位自称是某官人家仆人的年轻人,此人一上来便对诗人说:“我的主人很器重您,想请您写篇文章。”诗人当时正因仕途不顺而郁郁不快,听到这话后更是火上浇油,怒不可遏。于是,诗人愤然作诗以斥之。

首句“到处逢人便诮姗”,意谓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嘲笑他,讥讽他。此句为全诗之起兴,点明题旨,抒发了作者被小人诽谤的不平之气。

次句“十年只自误儒冠”,意谓自己白白地浪费了十年光阴,虚度了大好青春。这一句承上启下,既与前一句相照应,又自然引出后文。

第三句“从知世上多皮相”,意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世间的人大多都很虚伪。“皮相”一词,出自佛经。据《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维摩诘居士问:“众生皆有皮囊,其色各异,何以名为众生?”须菩提答:“譬如幻化之人,皮肉虽异,其实无别。今诸众生,皆由皮囊而有身,犹如幻化,所以名为众生。”此处用“皮相”二字,意指世间之人都像那幻影一般,表面好看,内里却都是些虚情假意的东西。

第四句“聊与村童一例看”,意谓只好拿村童当例子来看了。这句既是对前一句的回应,也是诗人自我解嘲的话。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村童,将那些世俗之人比作皮囊,从而表达了他对世态人情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与世态人情的对比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同时,诗人还通过自我解嘲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