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澄江发棹歌,盈怀哀怨楚骚多。
眼看周鼎沦淮泗,愿采商薇老薜萝。
旧事怕闻遗老说,新篇半为国殇哦。
荒荒野史亭何在,席帽峰头载酒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读《王梧溪集》时所作。下面是逐句翻译:

渺渺澄江发棹歌,
茫茫的清澈江水里传来了划船的歌声。
盈怀哀怨楚骚多,
满腔的悲伤和怨恨如同楚辞中的悲歌一样。
眼看周鼎沦淮泗,
看着周朝的传国重器(鼎)在淮水和泗水一带沦陷。
愿采商薇老薜萝,
希望采摘商朝的薇菜和楚国的薜荔,以此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旧事怕闻遗老说,
对于过去的事情,害怕听到年迈的老人谈论。
新篇半为国殇哦,
新作的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
荒荒野史亭何在,
荒废的古史亭址在哪里?
席帽峰头载酒过,
在席帽峰顶饮酒度过。

注释:

  1. 渺渺澄江发棹歌 - “渺渺”形容江水的广阔,“澄江”指清晰的江水,“发棹歌”则是划船时唱的歌。
  2. 盈怀哀怨楚骚多 - 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怨恨,像楚辞那样充满情感。
  3. 眼看周鼎沦淮泗 - 眼睁睁地看着周朝的传国重器(鼎)在淮水和泗水一带沦陷。
  4. 商薇 - 商朝的一种植物,这里用作比喻,指代楚国。
  5. 国殇 - 古代对阵亡将士的称呼。
  6. 荒荒野史亭何在 - 荒芜的历史遗址和亭台楼阁都不复存在。
  7. 席帽峰头载酒过 - 在席帽峰上饮酒度过。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读了王梧溪的诗集后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长江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以及对国家的担忧。

首句“渺渺澄江发棹歌”,以宽阔的江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宽广而深远的画面。这里的“渺渺”一词,不仅描述了江水之宽广,也隐喻了诗人心境的开阔和自由。接着,诗人转向个人感受,“盈怀哀怨楚骚多”,直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愁和对楚国文化的怀念。这种哀怨之情,既源于个人身世之感,也源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中还提到了对过去的担忧,“眼看周鼎沦淮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这里的“淮泗”,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诗人用“沦”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情感。“愿采商薇老薜萝”,借用商朝植物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席帽峰头载酒过”,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