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净山气,袅袅风吹衣。
忽已蹑空曲,岩下秋鸿飞。
石缺响难聚,木长天下垂。
入深不知外,履旷忘所归。
冥蒙过萝壁,见月还疑非。
其下发钟磬,径转声依稀。
无心境屡得,探奇情靡违。
始悟澹泊趣,独倚山家扉。

这首诗是王维的《游鸡笼山》。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白露净山气,袅袅风吹衣。 (“白露”是指初秋时节的露水,天气变凉。)
  • “白露净山气”,意思是清晨时分,山上的露珠让整个山林显得更加清新、洁净。
  • “袅袅风吹衣”,形容微风轻拂着衣物,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1. 忽已蹑空曲,岩下秋鸿飞。 (“蹑空曲”指在高空中曲折穿行。)
  • “岩下秋鸿飞”,描绘了秋天时,一群大雁从高处俯冲至地面的景象。
  1. 石缺响难聚,木长天下垂。 (“石缺”指岩石上的洞穴或裂缝。“天下垂”可能指的是树木的生长状态,如树枝垂向地面。)
  • 这里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1. 入深不知外,履旷忘所归。(这里的“履旷”指行走在开阔的地方,而“忘所归”表示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迷恋和向往,以及在自然面前感到的渺小。
  1. 冥蒙过萝壁,见月还疑非。(“冥蒙”是一种朦胧、隐约的状态。“萝壁”可能是指蔓生的植物,如藤萝覆盖在墙壁上。)
  • 描绘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1. 其下发钟磬,径转声依稀。(“发钟磬”意味着钟声和磬声从地下传出,声音变得有些模糊不清。)
  • 描述了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感受。
  1. 无心境屡得,探奇情靡违。(“无心境屡得”意味着无论心情怎样变化,都能从自然中得到满足;“探奇情靡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 始悟澹泊趣,独倚山家扉。(“澹泊”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淡泊名利、简朴生活的生活态度。)
  • 通过这次游历,诗人开始领悟到淡泊生活的乐趣,并选择独自留在山林之中,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