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秀甲东南区,苍雄奇峻清而腴。
藏深伏奥閟幽胜,地僻终古谁爬梳。
有如世外隐君子,远离朝市潜蓬庐。
天公好事欲洗刷,遣我拄策来追摹。
太末城头斧柯烂,烟岚回首迷三衢。
突星狮石并巉削,登登一径穿箯舆。
俄瞻佛蠃帝青现,苍茫翠霭侵衣裾。
翔鹍舞凤羽翮奋,渴鳌怒鲸鬐鬣俱。
冈峦横侧各妍妙,金光黛色齐纷敷。
就中一峰势更斗,积铁壁立愁猿狙。
凌空拔起五千仞,旁无依倚孤云孤。
须臾擘开两丫髻,云风对起双吹嘘。
峰回路转态又变,分作铛脚交撑扶。
诡怪恍惚不可状,看来面面形模殊。
尖如剑铓出棱角,屹如笔架攒空虚。
如翘瑶簪卓玉笏,如插碧笋抽犀株。
如擎金盘露指掌,如排翠盖翻芙渠。
罗浮风雨乍离合,荆巫十二相萦纡。
池阳九华叠跗萼,匡庐五老轩眉须。

这首诗是关于江郎山的,描绘了江郎山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第一句:“江郎秀甲东南区,苍雄奇峻清而腴。”

注释:江郎山位于中国东南地区,其景色秀美,雄伟壮观,清新而富有韵味。

赏析:这句诗用“秀甲”来形容江郎山的美丽,强调了其在众多山脉中的卓越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江郎山独特地貌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藏深伏奥閟幽胜,地僻终古谁爬梳。”

注释:“藏深伏奥”指的是江郎山地势险要,不易被发现;“閟幽胜”则是说这里有着难以言喻的神秘之美。“地僻终古谁爬梳”则意味着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真正领略到江郎山的风采。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江郎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其独特魅力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到江郎山的美。

第三句:“有如世外隐君子,远离朝市潜蓬庐。”

注释:“世外隐君子”指的是那些隐居在世外的隐士,他们远离尘嚣,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潜蓬庐”则是说这些隐士们选择在简陋的住所中度过一生。

赏析:这句诗以江郎山为比喻,赞美那些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士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天公好事欲洗刷,遣我拄策来追摹。”

注释:“天公好事”指的是老天爷有意安排,让作者有机会去描绘江郎山的美景;“拄策”是指拿着拐杖,形象地描述了作者行动不便的状态。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被赋予重任,要用心去描绘江郎山的美景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虽然行动不便,但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第五至七句:“太末城头斧柯烂,烟岚回首迷三衢。”

注释:“太末城头”指的是太末城,位于江郎山附近;“斧柯烂”形容太末城头的树木已经枯萎;“烟岚”是指烟雾和薄雾,“回首迷三衢”则表示从远处看过去,太末城的轮廓已经模糊不清。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太末城周围的环境以及作者在远处看到的景象。通过描绘太末城头的树木枯萎和烟雾弥漫,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第八至十一句:“突星狮石并巉削,登登一径穿箯舆。”

注释:“突星狮石”指的是突兀耸立的岩石;“巉削”是指岩石陡峭、参差不齐的样子;“箯舆”是指古代的一种四轮马车,这里用来比喻行走的道路。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江郎山周围岩石的奇特形状和道路的曲折蜿蜒。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第十二至十五句:“俄瞻佛蠃帝青现,苍茫翠霭侵衣裾。”

注释:“佛蠃”是指佛教中的佛陀化身;“帝青”则是指天空中的帝王之色;“苍茫翠霭”是指天空中弥漫着的云气和雾气。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抬头看到的天空景象。通过描述天空中帝王之色的显现和云气、雾气的弥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第十六至十八句:“翔鹍舞凤羽翮奋,渴鳌怒鲸鬐鬣俱。”

注释:“翔鹍”是指飞翔的天鹅;“舞凤”是指凤凰飞翔时展翅翱翔的样子;“羽翮奋”则是说鸟儿振翅高飞的动作;“渴鳌”是指巨大的海龟在海面上奋力游动;“鲸鬐鬣俱”则是指鲸鱼的长须和鬣毛。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江郎山周围动物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第十九句:“冈峦横侧各妍妙,金光黛色齐纷敷。”

注释:“冈峦”是指丘陵和山峦;“横侧”则是指各种方位的倾斜;“金光黛色齐纷敷”则是说金色的阳光洒在山峦上,黛色的云雾缭绕其中。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和并列的手法,描述了江郎山周围山峦的不同风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郎山的壮丽与秀美。

第二十至二十一句:“就中一峰势更斗,积铁壁立愁猿狙。”

注释:“就中”是指其中的一峰;“势更斗”则是说这山峰的形状更加奇特;“积铁壁立愁猿狙”则是指山壁如同钢铁般坚固,给人一种压迫感,仿佛连猿猴都感到恐惧。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江郎山中一山峰的奇特形态。通过对这种形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神奇景观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第二十二至二十三句:“凌空拔起五千仞,旁无依倚孤云孤。”

注释:“凌空拔起”是指山峰直冲云霄;“五千仞”则是说山峰的高度极高;“旁无依倚孤云孤”则是指山峰周围没有其他山峰可以依托,只有孤独的白云相伴。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和比拟的手法,描绘了江郎山中一山峰的高耸和孤寂。通过对这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崇高与孤独美的感慨之情。

第二十四至二十七句:“须臾擘开两丫髻,云风对起双吹嘘。”

注释:“须臾”是指瞬间;“擘开”则是说迅速展开;“两丫髻”是指两座山峰像发髻一样排列;“云风对起双吹嘘”则是说云雾随风而起,形成双翼般的形状,仿佛在为山峰吹拂。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云雾环绕山峰的景象。通过对这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第二十八至三十二句:“峰回路转态又变,分作铛脚交撑扶。”

注释:“峰回路转”是指山峰曲折多变;“态又变”则是说这种变化不断出现;“分作铛脚交撑扶”则是指山峰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相互支撑着对方。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峰的变化和相互支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规律的领悟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第三十三至三十七句:“诡怪恍惚不可状,看来面面形模殊。”

注释:“诡怪恍惚”是指奇异而难以捉摸的样子;“不可状”则是指无法具体描绘出来;“面面形模殊”则是说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形状和模样。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的奇异景象进行描述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神秘和美丽的惊叹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多元和包容性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十八至四十句:“尖如剑铓出棱角,屹如笔架攒空虚。”

注释:“尖如剑锋芒角”是指山峰尖锐如同剑锋;“屹如笔架攒空虚”则是指山峰挺拔如同笔架堆积着虚空。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山峰的形状比作锋利的剑锋和笔架,既表现了山峰的锐利和挺拔,也展现了山峰的威严和庄重。

第四十一句:“如翘瑶簪卓玉笏,如插碧笋抽犀株。”

注释:“翘瑶簪”是指精美的玉簪;“卓玉笏”则是指笏板(官印)的形状;“插碧笋抽犀株”则是说碧绿的竹子如同抽出的犀牛角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赏析: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赋予了山峰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美感。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四十二句:“罗浮风雨乍离合,荆巫十二相萦纡。”

注释:“罗浮”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荆巫十二”则是指荆门一带的巫山;“相萦纡”则是说风雨交替下,山峦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形态。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风雨交织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通过这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和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