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不知所,晨起搴云梯。
乱峰偃蛟鼍,初日升虹霓。
浩浩长风号,足底双塔低。
登高一舒啸,白气迷青齐。
济北万烟户,黄流一沙堤。
系我襟带间,安能辨东西。
南有仙人坪,亭圮馀芳荑。
我欲掇其实,上追阮与嵇。
日鹤不可招,袱被谁与携。
回看下山路,松毛落寒溪。

【注释】

①佛峪龙洞:在今河南济源市境内,因形如龙而得名。石励斋:即石玉林,明末清初人。张采南:字采南,山东济南人。孝廉:明清两代科举制度称秀才为孝廉。

②夜梦不知所:夜晚梦见自己不知道去向。

③搴(qiān):提起,拉取。云梯:指攀援的云梯。

④乱峰偃蛟鼍(tuó):山间山峰起伏,仿佛蛟和鼍(传说中水里的动物)蜷曲着身子。

⑤虹霓:彩虹。

⑥浩浩长风号:大风呼呼作响。

⑦双塔:指两座山峰上的塔。

⑧济北:济水以北地区。烟户:炊烟。黄流一沙堤:黄河的一条支流在岸边形成沙滩。

⑨系我襟带间:把衣襟系在腰带上。

⑩安能辨东西:怎么能够分辨方向呢?

⑪南有仙人坪:指位于济水以北的一个地名。仙人坪,相传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故名。亭圮(pǐ):亭子倒塌了。余芳荑(tī):剩余的野花。芳,香;荑,嫩芽。

⑫掇其其实:拾取这些花的果实。

⑬上追阮与嵇:指学习阮籍、嵇康等文人的风度。

⑭日鹤不可招:白头翁不能招来。鹄(hú):一种水鸟,白色的叫鹄,灰色的叫鹜。

⑮袱被(fù bèi):盖在身上的被子。谁与携:谁与我同去。

⑯下山路:下山的路。松毛落寒溪:松树的松针落在冰冷的溪水中。

【赏析】

此诗作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作者48岁。当时他正宦游在外,途经济源县佛峪龙洞一带,与友人石玉林、张采南同登高远望,并赋《游佛峪龙洞偕石励斋张采南孝廉》诗一首。诗人在诗中描写了自己游览佛峪龙洞时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夜梦不知所,晨起搴云梯”,写诗人梦中不知何往,早晨起来攀上云梯。首句用典,点出诗人此次出游佛峪龙洞的缘由。第二句化用李白诗句“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赠卢谌》),形象地描绘了登山时的艰难情景。颔联两句“乱峰偃蛟鼍,初日升虹霓”描写了佛峪龙洞周围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山势的险峻和日出的壮丽。颈联“浩浩长风号,足底双塔低”,写出了诗人登山时的感受。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登高一舒啸,白气迷青齐。”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纷扰而回归自然的愿望。

此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诗人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观,又感受到了人生旅途中的喜悦和艰辛,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全诗结构紧凑,语言清新隽永,富有哲理意味。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