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瞻太华,油云揽东岱。
今过六盘山,益信天狡狯。
高高陇坂云,横分雍梁界。
一支走北地,群山互鳌戴。
梯空安可穷,毋乃厚坤隘。
七月阴崖寒,风雨白日晦。
千盘作螺旋,百转出鸟背。
登高望西极,川原尽破碎。
一身裹云气,焉能辨泾汭。
元昊昔盗兵,藏鸽逞机械。
宋师实不竞,赤手搏蜂虿。
惜哉一韩名,何救好水败。
元老圣朝出,军威震无外。
一清关陇尘,再荡祁连秽。
兹山屡驻节,烟岚壮旌旆。
事往哲人萎,攀柳尚遗爱。
凄其陇头水,邈矣风云会。
驱马拜萧寺,松风漱寒籁。
元宫亦成尘,惟有名山在。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六盘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第一句“积雪瞻太华”,描述了六盘山上的积雪景象,仿佛可以遥望到华山的壮丽景色。

第二句“油云揽东岱”,描绘了六盘山上的油云,如同把泰山揽在怀中。

第三句“今过六盘山,益信天狡狯”,表达了作者对六盘山的深刻认识,认为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着四句“高高陇坂云,横分雍梁界。一支走北地,群山互鳌戴”,描绘了六盘山的地理特征,以及山峰与云彩交织的美丽画面。

第五句“梯空安可穷?”表达了作者对六盘山的高度和险峻感到惊叹。

第六句“毋乃厚坤隘”则是对六盘山的地形特点进行了总结性的描写。

第七至十句“七月阴崖寒,风雨白日晦。千盘作螺旋,百转出鸟背。登高望西极,川原尽破碎。”描述了六月或七月时,六盘山的阴崖、风和雨的景象,以及山峰的奇特形状和地势。

第十一句“一身裹云气,焉能辨泾汭?”表达了作者对于六盘山云雾缭绕的景象感到困惑,无法辨认出具体的地理位置。

第十二句“元昊昔盗兵,藏鸽逞机械。”提到了历史上元昊(西夏国的创建者)曾利用六盘山作为军事要塞,并使用了鸽子进行间谍活动的故事。

第十三句“宋师实不竞,赤手搏蜂虿。”则反映了北宋时期,宋军在六盘山一带与元昊军队的较量中处于劣势,但仍然勇敢作战。

第十四句“惜哉一韩名,何救好水败。”表达了作者对于宋朝因为六盘山而遭受失败的遗憾之情。

第十五句“元老圣朝出,军威震无外。”则描绘了元老重臣们出现在六盘山,展现了他们的军事实力和威势。

第十六句“一清关陇尘,再荡祁连秽。”表达了作者对于六盘山战役的功绩和影响。

第十七至十九句“兹山屡驻节,烟岚壮旌旆。事往哲人萎,攀柳尚遗爱。”描述了六盘山多次成为皇帝行宫的历史,以及过去哲人的兴衰,以及作者对攀柳树时的留恋情感。

最后两句“凄其陇头水,邈矣风云会;驱马拜萧寺,松风漱寒籁。”描绘了六盘山下的水声和风吹松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悠远的氛围。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六盘山的自然景观和社会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六盘山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