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老不谋学,将如仕进何。
趋时新法捷,得路故交多。
红叶数行雁,黄山几点螺。
瞻云知不远,暇日眺松萝。
《送咏春弟赓僖之皖江》
释义:
亲老不谋学,将如仕进何。
趋时新法捷,得路故交多。
红叶数行雁,黄山几点螺。
瞻云知不远,暇日眺松萝。
译文:
家中长辈年事已高,我却没有心思去追求学问,将来又能做什么呢?
现在社会讲究新的法制和快捷的方法,如果我能够得到机会,就会有很多老朋友。
秋天来了,红叶飘落在大雁的身上,黄山的景色就像画上的螺壳一样美丽。
抬头看天空中的云彩,就知道距离不远了,闲暇的时候可以去看看松树和青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咏春的弟弟在皖江之行所写的送别词。全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亲老不谋学”,表达了诗人对家中长辈的关心和孝道。他认为,既然家中长辈年事已高,自己就应该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学业和仕途。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孝道观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第二句“将如仕进何”则是诗人对于个人前途的思考。在他看来,现在的社会注重法治和效率,而自己如果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接下来的句子“趋时新法捷,得路故交多”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世界观。他认为,现在的时代需要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要想得到成功的机会,就要结交更多的朋友。这里的“趋时”可以理解为顺应时代的趋势,而“得路”则是指找到通往成功的途径。诗人希望咏春能够抓住时代的机遇,结交更多的朋友,从而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两句“红叶数行雁,黄山几点螺”则描绘了皖江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对秋天红叶和秋天候鸟的形象描述,展现了皖江地区的美丽景色。同时,“黄山几点螺”一句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黄山的景色比作画中的螺壳,进一步突出了皖江自然风光的魅力。诗人希望咏春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瞻云知不远,暇日眺松萝”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他认为,只要心中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就能够实现梦想。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空闲之余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望,又描绘了皖江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