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澹诗人笔,秋清诗益清。
月扶花影起,风定竹阴生。
砧杵谁家怨,关山万里情。
梧桐疏叶落,河汉寂无声。
【解析】
秋意
惨澹诗人笔,秋清诗益清。月扶花影起,风定竹阴生。砧杵谁家怨,关山万里情。梧桐疏叶落,河汉寂无声。
译文:
秋天的萧瑟之气笼罩着诗人,秋天的清新更加使诗歌清新。月亮照亮了花影,微风吹来,竹树的影子也摇曳起来。是谁家的捣衣声在悲怨?远在万里之外,有家人思念亲人。梧桐树的叶子已经稀疏,银河中没有声音。
赏析:
《秋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惨澹诗人笔,秋清诗益清”,写秋天的萧瑟气氛笼罩了诗人,但秋天的清爽气息使诗歌更加清新。诗人用“惨澹”形容秋天的萧瑟气氛,以“秋清”形容诗歌的清新。这两句不仅为后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旨——即在肃杀的秋季里,更能显出诗歌的清新和高洁。颔联“月扶花影起,风定竹阴生”,写月光照耀下花朵的影子显得格外清晰,微风过后竹林里的阴影也随之消散。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表现了秋天景色的特点。颈联“砧杵谁家怨,关山万里情”,写捣衣之声在何处发出,以及远方亲人所思所念。这里既写了自然景色,又写出了人物心理活动,将读者带入到诗人的心境之中。尾联“梧桐疏叶落,河汉寂无声”,写秋日的景物和氛围。这里的“河汉”指的是银河。诗人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梧桐疏叶落”,意味着秋天的到来;“河汉寂无声”,则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寂静。
全诗以“秋意”为主题,描绘出了秋天的萧瑟、清新、凄苦、寂寞等多重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