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威戢武,奠我西陲。
剖蜩斫猬,人畏以怀。
秦民嘘呵。
化为讴吟。
殄熄暴悖,克广德心。
经战伐区,蠲除租赋。
问孤吊死,起乃沈痼。
廓我皇恩,义声先路。

【注释】

关:指函谷关。陇:泛指关中地区,即长安。戢(jí):收束、约束,引申为收敛、平定。西陲:西边的边界或边境。剖:剖开。蜩(tiáo):蝉的一种。刺猬:刺毛多如猬毛,俗称“老刺猬”。畏:害怕。秦民嘘呵:指秦地民众惊恐而呼喝。讴吟:歌颂,赞美。克:能够。广德心:扩大德业之心。经:经历。战伐区:战争与征讨的地区。蠲除:免除。租赋:古代对农民征收的赋税。孤吊死:慰问死者。起:使……起死回生。沈痼:沉疴、痼疾。廓:扩展、开阔。义声先路:正义之声领先于道路。先:领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歌,歌颂了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期安定天下、消除暴政、推行仁政的功绩。《汉书·文帝纪》载,文帝时“修刑制,议立明堂”,又“躬亲细民之劳苦,轻刑罚,薄赋敛,以宽平易行为本,故能承敝易治,致太平焉”。诗中的“义威”、“奠我西陲”,“经战伐区”等句正体现了这一点。

首二句说,义气威严收敛武事,安定了我们西部边疆。这里的“义威”指汉文帝的仁政,“戢”有收敛、平息之意;“奠”即安定。

三、四句写百姓的恐惧与喜悦,“剖蜩斫猬”是说老百姓怕极了,不敢接近;但当“人畏以怀”时,便欢呼雀跃。“人畏以怀”一句,用《左传》:“齐桓公合诸侯而田于葵丘,公孙无知曰:‘古之传者有之:臣不能伏其众矣。’桓公曰:‘寡人闻之:一曰君者造命者也。’”意思是说君主可以创造命运,这里比喻文帝的仁政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和希望。所以,百姓欢呼雀跃。

第五句写秦地人民因恐惧而呼天抢地,而后来却转为歌唱。这既是对汉文帝仁政的赞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局面的变化。

第六句“殄熄暴悖”,意谓消灭暴虐邪恶。“克广德心”,意谓扩大德行之心。这两句都是歌颂文帝施行仁政,使暴恶势力被消灭,德政得以推行,人心归服,从而稳定社会政治局势。

最后六句是全诗的重点。“经战伐区”、“蠲除租赋”两句,说明文帝在经过战争征伐之后,免除了人民的租税负担;“问孤吊死”两句,说明文帝对鳏寡孤独和死亡者的抚恤;“起乃沈痼”两句,说明文帝使长期受病痛折磨的人民得到了治疗。这四句进一步歌颂了文帝的仁政。“廓皇恩”三句,则从另一侧面表现文帝仁政的深远影响。因为仁政能使百姓得到好处,所以人们就乐于传播仁政,使之成为人们所向往的“义声”;仁政的影响还远及道路之上,所以文帝的仁政也就能率先于众人而传扬开来了。

可以看出诗人赞扬汉文帝的仁政,歌颂汉文帝实行仁政带来的安定局面和良好社会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