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诗句释义及赏析:
伯牙台 - 伯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相传他曾在此台弹奏《高山流水》,因此得名。台即指此建筑,用于纪念他的琴艺。
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 这里指伯牙的琴技高超,能够感动万物,也寓意其音乐内涵丰富,能触动听众的内心。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 不必等到有钟子期的赏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知音。这里的“知音”指的是理解并欣赏自己音乐的人。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 伯牙去世后很久都没有人再弹奏他的琴曲,但那座伯牙台至今仍然保留着。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 独自登上高处眺望,看到夕阳西下,江水在远处流动显得十分深远。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 天空中的风吹动了云层,仿佛在演奏大海的波涛;而那空旷的树林中,似乎传来了虚无缥缈的声音。
译文:
伯牙台 - 伯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相传他用琴声感动了万物,他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 伯牙的琴艺高超,他的琴声能感动万物,也能触动人的心灵。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 不需要等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来欣赏你的音乐,才能真正地被称为知音。这里的“知音”指的是能理解并欣赏你音乐的人。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 伯牙去世后很久都再也没有人弹琴,而那座伯牙的台至今仍保留着。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 独自一人登上高处眺望,看到夕阳西下,江水在远处流动显得十分深远。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 天空中的风吹动了云层,仿佛在演奏大海的波涛;而那空旷的树林中,似乎传来了虚无缥缈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伯牙为主题,通过赞美伯牙的琴艺和音乐才华,表达了对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人借伯牙的故事,抒发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人生、艺术和知音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伯牙台的古老和沧桑感,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沉。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