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寒月夜临关,回望烟尘一惨颜。
《禹贡》不通蒲类海,尧封欲弃贺兰山。
尚闻虏帐擒生远,曾是将军奏凯还。
可惜如丝天际水,年年流血到人间。

诗句

北庭寒月夜临关,回望烟尘一惨颜。
《禹贡》不通蒲类海,尧封欲弃贺兰山。

译文

在寒冷的北庭夜晚降临之际,我回首望去,只见烽火连天,一片混乱之景象。
《尚书•禹贡》中记载的蒲类海和尧帝分封给匈奴的贺兰山,如今都已成历史尘烟。

注释

  • 北庭:指的是清代时清朝的北方边境地区。
  • 寒月夜临关:指清军在边疆上的一个夜晚,寒风凛冽,月光照耀着边疆。
  • 回望烟尘一惨颜:描述的是边疆上的战乱,使人们感到悲痛和无助。
  • 《禹贡》:《尚书•禹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古代中国地理、民族等方面的信息。
  • :这里是“通行”的意思,表示《禹贡》对某些地方或民族有管辖权。
  • 蒲类海:位于新疆东部的湖泊,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之一。
  • 尧封:指尧帝时期对某个地区的分封,可能涉及到领土的划分和管理。
  • 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山脉,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诗中的“寒月夜临关”和“烟尘一惨颜”,生动地描绘了边疆战乱的景象,让人感到悲凉和无助。同时,诗人引用《禹贡》和尧朝的历史事件,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最后一句“可惜如丝天际水,年年流血到人间”,更是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