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虽如玦,清光犹满天。
疏星低倚树,远水澹收烟。
酒醒三更后,凉生初伏前。
谁知劳扰际,偷作片时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全诗以“舟中睡起”为线索,写诗人于六月二十二日乘船过江,在船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江景,以及自己的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残月虽如玦:
- “残月”指的是月亮只剩下一半(即上弦月),形状像一块玉佩上的缺口。
- “如玦”是指月亮的形状与玉佩上的缺口相似,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不完整或残缺。
- 清光犹满天:
- “清光”指的是月光的明亮。
- “犹满天”表示月光明亮得好像笼罩了整个天空。
- 疏星低倚树:
- “疏星”指的是稀疏的星星,没有其他星星那么密集。
- “低倚树”形容星星低垂在树木之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远水澹收烟:
- “远水”指的是远处的水面。
- “澹收烟”形容水面上的云雾随着水流而消散,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 酒醒三更后:
- “三更”是指深夜时分,通常用来指半夜时分。
-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三更之后醒来,可能是被酒精影响,导致无法入睡。
- 凉生初伏前:
- “初伏”是指农历中最热的一段时期,通常出现在小暑到大暑之间。
- “凉生”表示开始感受到凉爽的气息,可能是由于天气转凉。
- 谁知劳扰际:
- “劳扰”是指劳累和困扰。
- “偷作片时仙”形容诗人在这种劳扰之际,暂时忘却烦恼,如同仙人一般自由自在。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夜晚江面的宁静之美以及自己在劳扰中寻求片刻宁静的愿望。
- 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