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何方见此间,入门秋色引心闲。
偏因失路能游寺,每不逢人独看山。
涧遇泉枯犹汩汩,松当飔发尽潺潺。
为询屡宿山中客,几夜涛声共一关。
【注释】
秋在何方:秋天在何处。见此间:看到眼前。
偏因失路能游寺:偏偏因为迷路了,能够游览寺庙。(偏因:偏偏。)
每不逢人独看山:常常没有遇到行人,独自欣赏山林。(每:常。)
涧遇泉枯犹汩汩:涧中的泉水干涸了,但水流依然很旺盛。(涧:山间小溪。汩汩:水涌流声。)
松当飔发尽潺潺:松林上吹来微风,水声潺潺。(当:面对;当风:迎面吹来的风。)
为询屡宿山中客:我想问问经常住在山中的客人。为:询问。
【赏析】
《至灵谷寺简张观生》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秋天游览灵谷寺时的情景和感受。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幽深清寂、景色宜人的山水画卷。
首句“秋在何方见此间”,诗人将“秋”与“何方”两个抽象的词联系起来,以“何方”代指“秋”,使诗句显得空灵而含蓄。紧接着,诗人用“入门秋色引心闲”来形容进入灵谷寺后所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偏因失路能游寺,每不逢人独看山。”表达了诗人虽然迷路,但仍能欣赏到美丽的寺庙和山景,以及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欣赏山林的惬意之情。这种独特的体验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第三联“涧遇泉枯犹汩汩,松当飔发尽潺潺”通过描写涧泉和松树林的声音,进一步展现了灵谷寺的幽静之美。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涧泉和松树林赋予了生动的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声音环绕的世界。
最后两句“为询屡宿山中客,几夜涛声共一关”则透露出诗人对山中住客的好奇心。他想知道这些经常住在山中的客人是否也能感受到这样的美景,并共同欣赏涛声和松林之声。这里的“涛声”指的是大江巨浪拍岸的声音,而“涛声共一关”则形象地描绘出大江巨浪拍打崖岸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这首诗通过对灵谷寺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美。同时,诗中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