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吹船头,上滩苦涉险。
忽见好林峦,危亭半山掩。
云是古三吾,移舟泊近𡹮。
石磴步屈盘,斑驳蚀苔藓。
浯溪势蜿蜒,细流泻晴潋。
栏护径仄仄,桥渡香冉冉。
差喜得平坡,插面石屏俨。
尊之曰一品,嘉名信无忝。
借问山阴戴,兹溪何如剡。

【注释】

1.逆风:顺风。2.涉险(hào xùn):经过或通过危险。3.林峦:山峦,山岭。4.危亭:高耸的亭子。5.三吾:古代传说中的三位仙人名。6.𡹮(lǎn):山崖。7.石磴(dèng):台阶。8.晴潋(liàn):晴朗的水波。9.栏护径仄仄:用栏杆和小路环绕着。10.桥渡香冉冉:用桥来引导行人。11.差喜:很幸运。12.插面石屏俨:像屏风一样排列在面前。13.一品:最高一级的官衔。14.戴:指戴震,字慎行,浙江慈溪人,乾隆时进士。15.兹溪:这溪水。16.剡(shàn):浙江嵊县,有剡溪。17.信:确实。18.无忝(tiǎn):不愧于。

【译文】

逆风吹拂着我的船头,上滩十分艰险。忽然看见好山峦,高高的亭子半山中隐没。云是古代的仙人三吾,移舟泊近山崖。石阶曲折盘旋而上,石头上的苔藓斑驳脱落。溪流蜿蜒曲折,细流泻入晴日的水潭之中。用栏杆和小路环绕着路,用桥引导着路人。很幸运地来到平坡之地,插面石屏排列得十分整齐。我尊称它为一品官的泉水,真是名副其实啊!问戴震说:“你听说过这溪水的名声吗?比那剡水还好吧?”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乘船游览浯溪,见到美景后,不禁吟咏赞美之情。

首联“逆风吹船头,上滩苦涉险”,描绘出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的情景。逆风,即逆风而行;船头,指的是船首。“上滩”则指上山涉险。“苦涉险”则写出了上滩之难。这是全诗的第一句,点明此行是溯水而上至山上。

颔联“忽见好林峦,危亭半山掩”,写到达山上后看到美丽的山峰。“忽见”二字,表明诗人是在行进中突然看到的美景。“好林峦”形容山峰高大而雄伟;“危亭”,是指高高的亭子。“半山掩”,则形象描绘出亭子位于山腰之上,与山相依。

颈联“云是古三吾,移舟泊近𡹮”,继续写景。此处的云彩似乎是指代古代的仙人,他们被移到了这山中,因此诗人将舟停在了山下。“三吾”,是古人传说中三位仙人的名字;“移舟泊近𡹮”,则是诗人的船被移至山下的一个水边位置。

尾联“石磴步屈盘,斑驳蚀苔藓”,“石磴”是指山中的石阶,“斑驳”则描绘出石阶上苔藓的痕迹。“蚀”在这里表示侵蚀、剥落的意思。“嘉名信无忝”,则意味着这清冽的泉水确实是清名远扬,没有玷污的。“差喜得平坡,插面石屏俨”,诗人最后以喜悦的心情结束了他的游历,他来到了一片平缓的斜坡上,这里的景色就像屏风一样排列在他面前。“插面石屏俨”,形象描绘了诗人站在斜坡上,如同站在一块巨大的屏风前。

整首诗以顺风逆水为起笔,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的情景,然后通过“忽见好林峦”、“危亭半山掩”、“云是古三吾”等句子,展现了山中美景,并以“石蹬步屈盘,斑驳蚀苔藓”进一步描绘出山中的景色。最后两句,诗人以“差喜”和“插面石屏俨”结束他的游历,表达了他对这次旅行的满意和喜悦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