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立云中,亭亭抱明月。
被以芰荷裳,佩以青玉玦。
凌波起微步,照影光未灭。
云螭翔左右,吹箫向丹阙。
散作鸾鹤音,满听实清越。
回飙奋余响,流徵忽凄咽。
蹇修时不来,高义徒怅结。

【注释】《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无名氏创作的组诗。共十三首,多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或表达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此为其中之一。诗人通过描绘美人立于云中,凌波微步,吹箫向阙等情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赏析】这是一首写思妇怀人的小诗,以美人的姿容和动作,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感情。

首二句,写美女在云中亭亭玉立,手抱明月。“美人”二字点题。“立云中”,即站在天上,极言其高远,又极言其飘渺。“亭亭”,本指树木枝叶盛密的样子,这里形容美人姿态优美,如树一般挺拔。“抱”字写出了美人的体态。“明月”,既指天上的月亮,又是比喻美人的美貌。这两句写景,用词简练,意境空灵,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余地;同时“明月”又是“美人”的象征,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

接着四句,写美女服饰华美,步履轻盈,仪态万方。“被以芰荷裳”,是用“芰荷衣”代指华丽的衣服,表明美女的衣着华贵。“佩以青玉玦”,是以“青玉环”代指珍贵的玉饰,表明美女佩戴着珍贵的首饰。“凌波起微步”,是以《洛神赋》中的洛神起舞时轻移莲步的形象来写美女走路的姿态。“照影光未灭”,是写美女在月下行走时的影子清晰而明亮,没有消失。这四句写美女服饰华贵,举止轻盈,仪态万方,生动地刻画了美女的形象。“凌波”是传说中西施浣纱时所踏之石,这里借指美女的步履轻盈。《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美女在月下轻盈地行走,影子清晰明亮,没有消失。

下面六句,写美女的动作:云螭翔左右,吹箫向丹阙;散作鸾鹤音,满听实清越;回飙奋余响,流徵忽凄咽;蹇修时不来,高义徒怅结。“云螭”,传说中龙的一种,这里比喻美女的神态。“翔左右”,即盘旋飞翔,这里指美女在月光下徘徊不定。“吹箫向丹阙”,以“吹箫”代指吹奏乐器。“散作鸾鹤音”,即散作鸾鹄凤鸣的声音。“鸾鹤”,都是祥瑞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序》:“王者风德而起,正始而天下大服……夫何一国异俗,四方殊风,若鸟兽草木然。”《毛传》:“鸾凤曰和,鹄曰洁,鹤曰寿;凤有文采也,故谓之鸾。”这两句的意思是:美女像鸾凤一样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满听实清越”,意思是听到音乐声很悦耳清亮。“蹇修”,传说中西施侍臣的名字,这里借指使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人以璞玉买朱丝之缗,卖主不欲,还而请其价。客曰:“吾以玉璞为石也,非石则我心不治矣。吾比玉不如石,吾何罪乎?”遂与之归。蹇修,就是蹇叔,晋国大夫。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千里迢迢,但只要美人的心意相通,就不怕路遥难阻。这两句写诗人与美人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只要美人心意相通,就不怕路远难通。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蹇修时不来,高义徒怅结。“蹇修”,即蹇叔,晋国大夫,相传他曾因美人西施而受到晋王的猜忌而被放逐,他因此感到惆怅不安。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千里迢迢,但只要美人心意相通,就不怕路远难通。但美人不来,高洁的志向只能白白地叹息。“蹇修时不来”,意思是美人不能如期而至。“高义”,即高尚的节操。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千里迢迢,但只要美人心意相通,就不怕路远难通。但美人不来,高洁的志向只能白白地叹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决心。

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空灵,富有诗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