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寻漫郎宅,再拜元颜祠。双忠自千古,何必磨崖碑。
即以文字论,后来作者谁。涪翁翻旧案,弄笔矜新奇。
都官夸心记,说怪尤支离。其他累千刻,自桧余无讥。
卓哉《中兴颂》,终古长巍巍。

【注释】

浯溪:在今湖南省衡阳市,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行宫遗址。湘林太守:指李煜。山阴赵质堂:名不详。

漫郎宅:指李煜的故宅。元颜祠:指李煜的庙宇。双忠自千古,何必磨崖碑:指“二难”和“四美”,他们都是千古传颂的人物,不必用刻石立碑来纪念。

即以文字论:指从文学作品上来说,后来的人还有谁能够超越呢?涪翁:指宋代文学家苏轼。旧案:指苏轼的《题李思训画长江万里图》诗。弄笔矜新奇:指苏轼的这首诗作。都官:指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心记:指《答司马谏议书》。说怪尤支离:指王安石的这篇文章,写得过于离奇,使人难以信服。其他累千刻,自桧余无讥:指王安石的其他许多著作,至今流传不衰,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卓哉:伟大。《中兴颂》:歌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功绩。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与友人游览浯溪时写的一首题壁诗。诗中通过赞颂浯溪的美景以及浯溪的文物,同时对李煜、王安石等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表示出高度赞赏之情。

首联点题。诗人来到浯溪,便想到唐代大文宗李煜曾在此地为官,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怀旧情绪。“言寻漫郎宅,再拜元颜祠。”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寻访旧地的情怀,又写出他对李煜的崇敬之情。“漫郎宅”指的是李煜的故居,“元颜祠”指的是他的庙宇。“双忠自千古,何必磨崖碑。”这是说,像李煜和张九龄这两位忠臣虽然早已逝去,但他们的功绩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不需要再立什么纪念碑了。“即以文字论,后来作者谁。”意思是说,从文章方面来说,后来还有谁能超过呢?

颔联承首联,继续抒发对李煜的敬仰之情。“涪翁翻旧案,弄笔矜新奇。”这里的“涪翁”指苏轼。苏轼的诗风雄健豪放,富有创新精神,他曾经写过一首题为《读孟郊诗十二首·其八》的长诗,其中写道:“我观少陵遗诗,得百篇皆流落四方。其真者入翰林,其粗者弃道院。犹有存乎其人者,涪翁之旧章。……涪翁老矣不复强,惊风吹天雨打浪,字字苍寒声如霜。古来才士有如此,岂徒高歌当哭忘!”苏轼的这一诗句是对李煜的一种赞扬,认为李煜的文章可以与自己的诗相媲美,并且敢于打破陈规,创作出新颖的作品。“都官夸心记,说怪尤支离。”这里的“都官”指的是王安石。王安石曾写过一篇《读孟尝君传感事而作》,其中有这样的话:“嗟乎!世之君子,虽欲为孟尝之事而不可得也,则亦知夫孟尝君之心乎哉?……若夫奇伟瑰怪,特出于一时之耳目之所眩,后世之君子安能尽知之哉!”王安石的这句话也是对李煜的一种赞扬,他认为李煜的文章既奇特而又真实,值得后人学习。尾联总结全文。“其他累千切,自桧余无讥。”意思是说,除了上述的诗文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诗文作品,至今仍然流传不衰,没有受到过任何指责。尾联的意思是说,除了上述的诗文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诗文作品,至今仍然流传不衰,没有受到过任何指责。

此诗是诗人游览浯溪时写下的题壁诗。首联写诗人游览浯溪,想起唐李煜的政绩。颔联进一步赞扬李煜的政绩及诗歌成就。颈联赞扬王安石的政论文学成就。尾联总结全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