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星辰恍可扪,群峦拱侍作儿孙。
循图古每侨青冀,揽景天难辨旦昏。
骈顶之间谁立极,亶洲以外此为门。
崎岖莫畏邛崃坂,报国心同叱驭尊。

这首诗是苏轼为陶渊明所作的《登东海云台山》的和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次韵陶宫保偕同人登东海云台山之作
历历星辰恍可扪,群峦拱侍作儿孙。
循图古每侨青冀,揽景天难辨旦昏。
骈顶之间谁立极,亶洲以外此为门。
崎岖莫畏邛崃坂,报国心同叱驭尊。

注释:
历历星辰:星星清晰可见的样子。恍可扪:仿佛伸手可以触摸到。
群峦拱侍:形容山峦环绕如同侍卫一般。作儿孙:像儿女一样尊敬爱护。
循图:依照地图或路线进行。古每侨青冀:古人常常来此游览。侨青冀:指古代文人雅士常来的地方。
揽景:观赏景色。天难辨旦昏:天空中难以分辨出白天和黄昏。
骈顶:山峰重叠的样子。间:间隙。谁立极:谁站在最高处。
亶洲:今海南岛。外此为门:从这个地方往外看就是海的大门。
崎岖:险峻。邛崃坂:邛崃山脉的山路,也泛指山路。莫畏:不必害怕。
报国心同叱驭尊: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就像驾驭着马车一样尊贵、威严。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应诏赴任杭州时所作,是为好友陶渊明(字元亮)而作的《登东海云台山》。诗人以“次韵”的形式回应陶渊明的诗作,通过描绘东海云台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

第一句“历历星辰恍可扪”,描绘了诗人站在海边遥望星空的景象,星辰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群峦拱侍作儿孙”,则形容了山峦环绕如同侍卫一般,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壮丽和守护之姿。

第三句“循图古每侨青冀”,诗人引用古人游赏青冀(今山东半岛南端)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游览此地的历史情怀。

第四句“揽景天难辨旦昏”,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心境,天边难以分辨出白天和黄昏,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之中无法自拔的情感。

第五句“骈顶之间谁立极”,诗人借用山峰叠嶂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站在山顶上远眺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仕途中的高远志向。

第六句“亶洲以外此为门”,诗人以宣化(今浙江温州)以南为界,表明了自己的视野和境界。

第七句“崎岖莫畏邛崃坂”,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自信。

最后一句“报国心同叱驭尊”,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怀抱壮志、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通过对东海云台山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豪迈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