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宽昔带经,近与田舍依。
吁嗟巾阛子,弄墨争几希。
我本识字农,喜课桑叶肥。
间间历阡陌,界画如僧衣。
吟哦适其天,白鸟时自飞。
夕阳刚下岭,牛背驮人归。
山中杂诗
儿宽昔带经,近与田舍依。
吁嗟巾阛子,弄墨争几希。
我本识字农,喜课桑叶肥。
间间历阡陌,界画如僧衣。
吟哦适其天,白鸟时自飞。
夕阳刚下岭,牛背驮人归。
注释:
- 儿宽昔带经:指过去的儿宽(即王宽)曾学过《诗经》。
- 近与田舍依:现在和农夫一起住在田舍。
- 吁嗟巾絓子:叹惋那些穿丝绸衣服的人。
- 弄墨争几希:指文人墨客们争夺文名。
- 我本识字农:本来我是识字的农民。
- 喜课桑叶肥:喜欢教桑树长得更好,使桑叶更肥厚。
- 间间历阡陌:每条田间小路都能走过。
- 界画如僧衣:田间地头的界划就像僧人的衣服一样整齐。
- 吟哦适其天:在田野中吟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 白鸟时自飞:有时白色的鸟儿会从空中飞过。
- 夕阳刚下岭:太阳刚刚下山。
- 牛背驮人归:赶着老牛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以“山中杂诗”为题,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首句“儿宽昔带经,近与田舍依”,回顾了过去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第二句“吁嗟巾絓子,弄墨争几希”,描绘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争斗和纷争,展现了他们对于名利的渴望。第三句“我本识字农,喜课桑叶肥”,则揭示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他是一名识字的农民,喜欢教导他人如何种植桑树使其更加茂盛。
接下来的几行诗句,诗人通过描绘田间小路、界划和鸟儿等自然景物,展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在田野中吟咏时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句“夕阳刚下岭,牛背驮人归”,则形象地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老牛背着人们回家,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田园氛围。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