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古四民,最苦农在野。
佃种食余粒,年丰亦患寡。
被体无完衣,充肠只菜把。
商贾操奇赢,鲜衣而怒马。
往来杂冠裳,气习同纨裤。
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
嗟哉岂其然,光华石中火。
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
试看古田家,吾乡旧风雅。
毋吟估客乐,遂谓富人哿。
这首诗是张杨园先生补农书的序言,他以农民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的变迁。
首句“或曰古四民,最苦农在野”。这是作者开篇的第一句,也是整篇文章的主题句,他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农民在社会中地位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虽然古代的四种职业(士、农、工、商)中,农民的地位最为低下,但他们却是社会的基础,是最需要被尊重和关爱的群体。
“佃种食余粒,年丰亦患寡”。这句诗描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他们辛苦地耕种土地,只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但往往却因为收成不好而感到忧虑。这既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对于农民的不公平待遇。
“被体无完衣,充肠只菜把”。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食物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这既是对农民生活的写照,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商贾操奇赢,鲜衣怒马。”这句诗则揭示了商人的奢华生活,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昂贵的马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对比使得农民更加显得贫穷和困顿。
“往来杂冠裳,气习同纨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商人和农民之间差距的看法,他认为商人和农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这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农民生活的思考,他认为农民不需要去城市谋求生计,他们只需要在自己的村子里勤劳耕作,就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嗟哉岂其然,光华石中火。”这句诗则是对农民现状的感慨,他认为农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光明的,他们的坚韧和毅力就像是燃烧的火焰一样。
“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这句诗总结了全文的观点,他认为农民的劳动是最值得尊重的,他们的辛勤付出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那些追求虚荣和享受的人,则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这首诗是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关注,它呼吁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农民的生活,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