巀嶪高城噪曙鸦,西山霞起照檐牙。
初晴霢霂侵宵雨,喜见婵嫣一院花。
安得还山共鸡犬,终嫌游洛饱风沙。
燕南芳草年年绿,谁遣王孙苦忆家。
晓起,天刚破晓之时的苏醒。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解释和译文:
巀嶪高城噪曙鸦:巀嶪,形容声音高亢,如同山峦一般;高城,指高大的城楼。清晨时分,城楼上传来的鸟鸣声,如同晨钟暮鼓,打破了宁静的夜。曙鸦,即乌鸦,古人以为其叫声能预示日出。这里用“噪”字形容乌鸦此起彼伏的鸣叫,生动描绘了日出前的寂静与期待。
西山霞起照檐牙:西山,此处指婺源县城西边的山;霞起,形容朝霞满天,美不胜收;檐牙,屋檐如飞燕般翘起。这句诗描绘了朝阳初升时,天空被朝霞染成一片金黄,屋檐上的飞燕似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里的“照”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光辉洒在屋檐上,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期待。
初晴霢霂侵宵雨:霢霂,细雨蒙蒙;初晴,指经过一夜的阴雨,天气逐渐转晴;霢霂侵宵雨,形容细雨在夜幕中悄然降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雨衣。这句诗营造了一种雨后清新、宁静的氛围,为下文的喜悦情绪做了铺垫。
喜见婵嫣一院花:婵嫣,这里指美丽的女子;一院花,指庭院中的花朵。诗人欣喜地看到,院子里的花儿在雨后更加娇艳,如同女子的笑容一样灿烂美丽。这里的“喜”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安得还山共鸡犬:安得,哪里能够;还山,回到山林之中;共鸡犬,与鸡犬同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回到山林之中,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享受与鸡犬为伴的宁静时光。
终嫌游洛饱风沙:终嫌,最终感到不满;游洛,指在洛阳等地游历;饱风沙,指在繁华都市中经历风风雨雨。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厌倦,他在洛阳等地的经历让他深感疲惫,渴望回到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燕南芳草年年绿:燕南,指今河北南部一带;芳草,指的是生长茂盛的野草;年年绿,表示野草每年都会如此繁茂地生长着。这句诗描绘了燕南地区春天时节野草繁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谁遣王孙苦忆家:谁遣,是谁安排;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苦忆家,形容因思乡而感到痛苦。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他用“谁遣”一词表达了自己无法抗拒这种思念之情,只能用“苦忆家”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哀伤。
李商隐的《晓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诗词的解析,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其中的优美诗句,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