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
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注释:白沙翠竹江村九首见山楼
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
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译文:水的颜色比女子的发黛还要鲜艳,花的光焰如同晚霞一般灿烂。
高高的屋脊上架着飞檐,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
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注释:白沙翠竹江村九首见山楼
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
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译文:水的颜色比女子的发黛还要鲜艳,花的光焰如同晚霞一般灿烂。
高高的屋脊上架着飞檐,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诗句解析】 1. 诗学看前辈,骚坛久擅场。 - 关键词:诗词、骚坛 - 注释:这里提到的“前辈”指的是古代的诗人或文人,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被后世所学习和效仿。而“骚坛”则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汉代尤为盛行。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诗词和楚辞的尊重和热爱。 2. 宦游戎马地,归及水云乡。 - 关键词:宦游、戎马地 - 注释:这里的“宦游”指的是官员的仕途生涯
方靖民杨巨源携樽过余寓斋小饮 入门携酒铛,慰余羁旅情。 旧事殷勤说,新诗刻苦成。 雨馀秋转丽,霜后水初清。 尽日饶佳趣,休辞醉月明。 译文: 方靖民和杨巨源带着酒壶来到我的住所,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友情。他们告诉我过去的一些美好事情,以及如何将诗歌从艰苦中创作出来。雨水过后秋天变得更加美丽,霜降后的水面变得清澈。整日都充满了乐趣,不要拒绝享受月光下的美酒。 注释: 1. 方靖民和杨巨源:两位诗人
白纻山 春风回冶步,夜月舞文衣。 伏枥歌声壮,龙蟠王气非。 可儿谁指墓?惆怅向斜晖。 注释翻译赏析 诗句解释 - “白纻佳名在”:白纻山因其美丽的名字而著称。 - “兹山空翠微”:这座山只有淡淡的绿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春风回冶步”:春天到来时,山中的景色更加迷人,仿佛有音乐在耳边回荡。 - “伏枥歌声壮”:想象中看到雄壮的马儿在山间奔跑,发出悠扬的歌声。 - “龙蟠王气非”
晓风轻拂着酒杯,让我的酒意醒了一半。 鞭影掠过云屏,仿佛是天边飞翔的仙骑。 江水上涨,犀浦的景色更加壮丽; 迷雾笼罩,梦日亭显得朦胧而神秘。 麦苗嫩绿如菜,榆荚白如蒲苇; 午后,疲倦的征人靠在茅檐,休息片刻。 译文: 清晨微风吹醒醉意,鞭梢掠过云霞。 江水上涨,犀浦的景色愈发壮观; 烟雾弥漫,梦日亭若隐若现。 麦穗泛红,菜圃生机盎然,榆荚洁白如蒲苇。 日中已过,疲惫的行人暂歇于此,
仙人矶晚晀 舟系危矶畔,登高瞰大荒。 雁声来浦溆,鸟影下帆樯。 桧柏虚笼月,菰芦远受霜。 客游惊岁暮,无计理归装。 注释: 1. 仙人矶晚晀:形容仙人矶上的景色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迷人。 2. 舟系危矶畔:将船系在危险的地方,表明船只停靠的地点地势险峻。 3. 登高瞰大荒:登上高处俯瞰广阔的原野。 4. 雁声来浦溆:听到大雁的声音从河边传来。 5. 鸟影下帆樯:看到鸟儿的影子落在船上的帆和桅杆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情感,表达观点。“店舍看新月”:旅店中观赏着新月。“传为慈姥山”:传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神仙所住之地慈姥山。“伐蘖穿径去”,砍柴人砍树修路。“烧笋度林还”,采笋人砍竹开路。“酒薄难胜梦,灯昏强照颜”,酒喝得淡寡难以入梦,灯光昏暗勉强照亮面容。“仆夫催晓发,衫袖露华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五言律诗。它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在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我们来看第一句“晴光冉冉过楼台”,这里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阳光明媚,透过云层洒在楼台上,使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和温暖。这里的“楼台”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建筑,而“晴光”则是指晴朗的天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们看到“仄径扪萝破藓苔”
这首诗的翻译是: 琵琶 凤尾龙香世人莫知,半湾逤逻系冰弦。 雪深月明妃冢,泪满三更商妇船。 坐啸竹林差共拟,重游花萼亦堪怜。 郁轮袍曲非难制,只因无因上舞筵。 注释: 1. 凤尾龙香世莫传,半湾逤逻系冰弦。 凤尾龙香:形容琵琶的声音美丽动听,如同凤凰尾巴的香气和龙的呼吸。 世莫传:世上没有人能够理解或欣赏这种声音的美。 半湾逤逻系冰弦:半湾湖面波涛滚滚,岸边停着一只小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听笙歌》。 诗句解析: 1. 数声鹅管绛唇干:形容音乐声音悠扬,如同天鹅的长鸣,以及歌声中嘴唇的颜色(红色)。 2. 拨火金炉夜向阑:描述在夜晚的温暖氛围中,人们点燃了金炉,享受着暖意和音乐。 3. 孺子独生伊洛想:这里的“孺子”指的是年轻的学者或学生,而“伊洛”则是指洛阳(古都),表达了年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 4. 仙娥曾共幔亭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留宿南轩》。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曹跃舟(张籍)留宿南轩 - 注释:张籍在南轩为客人准备了住宿。 赏析:张籍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客人,表达了他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和深厚的友情。 2. 留我南轩宿,今年此再过 - 注释:我在南轩为你安排了住宿,今年这是第二次来访。 赏析:张籍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珍视
【注释】 见山楼:在今江西南昌市,唐李渤为刺史时所建。 噫(yī):叹息。 斯斋:指见山楼。 梵宫:佛教寺院。 壶:壶形的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以“见山楼”为中心,描写了它的四周景色和建筑特点。前两句写其周围环境,后两句写楼内建筑。全诗意境清幽,格调高雅,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首句“大块多噫气”,用一个“噫”字,把大自然的气势表达得既强烈又深沉,使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析】 1. “见”通“现”,出现,显露。 2.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作者所处的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 3.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翠竹、白鹦鹉为题,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怀。 4.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由景到情,自然过渡。首句中的“见”字,表明这是一幅图画。“架上白鹦鹉”
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 见山楼 北舍飞仓庚,南村鸣布谷。 细雨试开轩,绿蓑覆黄犊。 注释:白沙翠竹江村有九个地方的美景,在见山楼可以一览无余,这里用“见山楼”来代表这些美景。北边的房屋飞来了仓庚,南方的乡村里传来布谷鸟的鸣叫。细雨中试着打开窗户,穿上绿色的蓑衣,保护着黄色的小牛犊。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见山楼上所看到的景色和听到的声音,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注释: 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 在最高的地方只能看到云雾舒展或卷曲。 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靠在栏杆上,可以御风而行,不知不觉中感到凉爽。 赏析: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小筑中观景、赏景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的前两句,"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诗人登上最高的山峰,只见云雾缭绕、舒卷变幻。这里的"斯园最高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注释】 柳烟花雨:指柳絮和落花飘散的烟雨。 记春初:记下春天初到的情景。 梦断江南:指在江南做官被罢免归乡(作者曾官江陵少尹,故称江南)。 东篱黄菊:东篱,指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东篱。 寄数行书:指给老朋友写几封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归隐后寄怀章裕宗之作。开头两句写景,柳花、飞絮、细雨、春风,渲染出一幅暮春景色;接着两句点明题意
以下是对《寄怀章裕宗二首》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第一首: - 诗句原文: ``香散荃无梦觉迟,灯花影缀玉虫移。 分明携手秦淮岸,共唱方回肠断词。 `` - 译文: "香气消散在荃中,我醒来时感觉有些迟,灯花的影子像玉虫一样摇曳。"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夜晚的氛围和诗人的困顿感。次句通过“灯花”和“玉虫”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