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痛心兼疾首,终夜彷徨绕床走。
同为赤子保无方,断肠愧赧惟引咎。
传闻此番知大义,曾助王师歼丑类。
有功不赏祸太奇,发指凶残频坠泪。
天地好生伤太和,况复皇恩浩荡多。
化外何曾有征伐,生成遍德伏巢窝。
何物莠民敢戕害,罄竹难书其罪大。
从来拓土与开疆,岂可编氓私越界。
拟议爰书申大义,当事震怒从严治。
分檄奔驰文武官,机宜良策飞宣示。
宣示恩威孰敢违,先驱狼虎解长围。
摧城撤屋散其党,还尔土田亦庶几。
仍彰国典警奸宄,罚不及众罪有归。

【注释】

入山歌:一首描写诗人因不满时政而隐居山林的诗歌。

痛心兼疾首:形容内心痛苦和愤慨的心情。

终夜彷徨绕床走:整晚辗转不安,在床上徘徊踱步。

赤子保无方:指自己身为百姓,无法保护国家。

惟引咎:只是自责而已。

传闻此番知大义:听说这次行动是为了伸张正义。

曾助王师歼丑类:曾经协助军队消灭邪恶之人。

有功不赏祸太奇:虽然有功劳却得不到奖赏,这是非常奇怪的事。

发指凶残频坠泪:看到敌人残忍暴戾的行为,不禁落泪。

天地好生伤太和,况复皇恩浩荡多:天地间万物生长都希望有一个安宁的环境,何况我们国家的皇帝恩德广布,恩泽深重?

化外何曾有征伐,生成遍德伏巢窝:在边远地区从未有过征战,那里的人民都生活在和平之中。

何物莠民敢戕害,罄竹难书其罪大。

从来拓土与开疆,岂可编氓私越界。

拟议爰书申大义,当事震怒从严治。

分檄奔驰文武官,机宜良策飞宣示。

宣示恩威孰敢违,先驱狼虎解长围。

摧城撤屋散其党,还尔土田亦庶几。

仍彰国典警奸宄,罚不及众罪有归。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是杜甫为避战乱而隐居草堂时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以“入山”二字领起,首联“痛心兼疾首”,颔联“终夜彷徨绕床走”,颈联至尾联则分别叙述了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及所感之情,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痛恨。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己在隐居生活中对朝中政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敏感和深刻洞察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