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羁病绝冠缨,此日家山眼力明。
历遍世缘粗识道,耻从诗句得知名。
溪留鸂鶒能消毒,庭植冬青却爱晴。
石鼎竹炉无一事,雕胡如掌露华盈。
【注释】
放怀:即《咏怀》诗,是一首五言古诗。
三年羁病绝冠缨:三年来因疾病而断了官宦之身,连冠帽上的缨带也剪断了。
此日家山眼力明:今天回到家乡,眼力恢复了。家山:家乡,这里指故乡。
历遍世缘粗识道:经历世事,稍微明白了些道理。
耻从诗句得知名:因为从诗句中得来的名声不值得羞耻。
溪留鸂鶒能消毒:鸂鶒在溪边筑巢,能消毒空气。
庭植冬青却爱晴:在院子里种了冬青树,可我更喜欢晴天。
石鼎竹炉无一事:烧石鼎、烧竹炉,没有什么事要烦心。
雕胡如掌露华盈:雕刻的葫芦像手掌那么大,露水沾满了整个葫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第一句“三年羁病绝冠缨”,描述了诗人因病而辞官,三年未曾涉足官场,冠缨(官帽上饰带)被剪断了。这里的“绝”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第二句“此日家山眼力明”,表明诗人现在回到了家乡,视力恢复了。这里的“家山”指的是故乡,也是诗人心中的净土。诗人用“眼力明”来形容自己回归故土的心情,充满了喜悦和欣慰。
第三句“历遍世缘粗识道”,表达了诗人经历了世事,开始慢慢领悟到了道理。这里的“世缘”是指人生的各种经历和关系,“粗识道”表示对人生的理解逐渐加深。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第四句“耻从诗句得知名”,表明诗人觉得从诗句中得来的名声不值得羞耻。这里的“诗句”可能指的是诗歌作品,也可能是其他文学形式的创作。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名利的看淡,追求的是真实和本质的东西。
第五句“溪留鸂鶒能消毒”,描述了鸂鶒在溪边筑巢,能够消毒空气。这里的“溪留鸂鶒”是一种象征,表示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安宁。
第六句“庭植冬青却爱晴”,表达了诗人在院子里种植冬青,但更偏爱晴天。这里的“庭植冬青”指的是在庭院里种植冬青树,而“却爱晴”则表示他更喜欢晴朗的天气。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第七句“石鼎竹炉无一事”,描绘了诗人烧石鼎、烧竹炉的场景,没有其他事情需要烦心。这里的“石鼎”、“竹炉”都是诗人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象征着他的简朴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雕胡如掌露华盈”,形容雕刻的葫芦大得像手掌一样,上面还沾满了露水。这里的“雕胡”指的是葫芦,“如掌”则形象地描绘了葫芦的大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