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宫前木叶黄。山僧闲坐说南唐。珠泪洗残当日面,最凄凉。
天子未须词客做,君王不为美人忘。惆怅金泥题未就,早催降。
【注释】
山花子·清凉台(1)避暑宫:即汴京宫城正门宣德楼。
(2)凉台:唐宋时帝王避暑之处,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北。
(3)珠泪洗残当日面,最凄凉:指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入宋时,因怀念故国,终日以泪洗面。
(4)天子未须词客做,君王不为美人忘:指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对南唐灭亡并不为所动,没有忘记杀其国君的仇恨。
(5)惆怅金泥题未就,早催降:指宋徽宗想为南唐后主李煜写《降宋表》,但未能完成就被金人所掳,所以早早地被迫投降。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词,借咏清凉台以抒写作者对南唐灭亡的感慨。
词的上片,点明地点,写清凉台之景及人物心情。“避暑”二句,写清凉台,点出人物身份;“闲坐”二句,写僧语及李煜亡国之痛,突出了人物心态。“珠泪洗残当日面”,用李煜的典故来表达词人对南唐灭亡的感伤之情。“最凄凉”一句,总括全词,写出了词人的感受和心情。
词的下片,由清凉台生发出议论和感慨,并抒发了词人自己的感慨。“天子”三句,指出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对南唐灭亡并不为所动,没有忘记杀其国君的仇恨。“惆怅”两句,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担忧,表达了自己为国家忧虑的心情。“早催降”三句,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咏清凉台以抒写作者对南唐灭亡的感慨。词中通过描绘清凉台的景象,以及僧人与李煜的对话,表现了词人对南唐灭亡的感伤之情。同时,词人也借此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