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秋风肯弃捐,别离终恐误婵娟。
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
团扇秋风肯弃捐,别离终恐误婵娟。
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
注释:团扇被抛弃,秋风中我怎能舍得放弃手中的团扇啊?离别总是让人担忧会影响对方的心情。相信她的心灵如同化石一样坚定,不会因为这次的分别而改变。我不带着琵琶去别的船上,因为我们之间有深深的情意。
赏析:这首《追悼侍姬冬梅八首》是清朝末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于1879年创作的悼念诗。此诗创作于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此时,正是李鸿章的官职生涯高峰期,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权倾一时,但个人家庭生活却屡遭不幸。
这首诗中,“团扇”象征着曾经的亲密无间和深情厚谊,然而在分离的时刻,诗人感到了不舍和忧虑。“别离终恐误婵娟”表达了诗人对侍姬未来命运的担心,担心这次分别会让她受到伤害或失去幸福。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他对侍姬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未来可能带来的不幸后果的恐惧和关切。
“料知化石心如昨”进一步强调了他与侍姬之间情感的持久和不变。即使面对生死离别的严峻考验,他依然坚信他们之间的感情坚不可摧,就像化石一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依旧存在。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两句,“不抱琵琶过别船”描绘了诗人决绝的态度,他不愿带着琵琶前往其他船只,表明了他的决心和对当前情况的无奈接受。这反映了他的悲伤与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侍姬深切的爱意和不舍。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鸿章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爱恨交织和生命无常的主题。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未来命运的深深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