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中常默默,自觉不能亲。
草木增新涕,江山厌旧人。
名宜随世变,诗尚触时嗔。
还憩空床坐,低回此日身。
注释:
众中常默默,自觉不能亲:在人群中总是默默地呆着,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无法亲近。
草木增新涕,江山厌旧人:看到周围的景物都显得如此陌生和疏远,就像草木一样,我不禁流下了新泪水。
名宜随世变,诗尚触时嗔:我的名字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诗歌的创作也应该与时俱进。
还憩空床坐,低回此日身:回到家里,我静静地坐在空床上,思考着自己的过去,感慨着自己的命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的诗。诗人通过自己在人群中的孤独感,以及对自己名字和诗歌创作的看法,表达了他对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首句“众中常默默,自觉不能亲”描绘了诗人在人群之中的孤独和无助感。他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其中。这种情感让他感到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两句“草木增新涕,江山厌旧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他认为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陌生和疏远,仿佛草木一样,让人心生新泪水。这种感受让诗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情绪。
第三句“名宜随世变,诗尚触时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名字和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名声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诗歌的创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变革的认同和接受。
最后一句“还憩空床坐,低回此日身”则表现了诗人回到家后的内心状态。他静静地坐在空床上,思考着自己的过去和命运。这种思考让他深感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人群中的孤独感、对环境的新泪和厌倦、对自己名字和诗歌创作的反思以及对过去的回顾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