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为刺史,白公当内移。
三年为刺史,李子去复来。
前后三年中,问我何施为。
催科不敢拙,那得抚字慈。
弭盗苦无术,遑问道拾遗。
惟民不我恶,我不民鄙夷。
以此两相得,未免情依依。
愧无西湖水,为汝溉田陂。
亦无天竺石,为我压舟资。
因我好吟咏,多投送行诗。
山野黄发叟,里巷垂髫儿。
伛偻各拜献,婉娈相扳追。
肫意良可念,柰多虚泛词。
恩德竟何有,吾犹自知之。
若系倩人作,尤不应我欺。
老者劝餐饭,幼者得携持。
不言已可乐,待我再来时。

诗句解析

  1. “三年为刺史,白公当内移。”
  • 注释:三年担任刺史,但不久将调任。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任职期间的短暂性以及对未来可能的调动的预感。
  1. “三年为刺史,李子去复来。”
  • 注释:三年后再次出任刺史,但很快又离开。
  •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既有短暂的成功,也有频繁的变动。
  1. “前后三年中,问我何施为。”
  • 注释: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有人问我做了什么。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公众询问时的无奈和困扰。
  1. “催科不敢拙,那得抚字慈。”
  • 注释:在催收赋税时也不敢怠慢,哪能像母亲那样温柔耐心。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民众的关怀和责任感,尽管面对繁重的任务。
  1. “弭盗苦无术,遑问道拾遗。”
  • 注释:想要平息盗贼却找不到方法,哪有时间去寻求那些遗失的智慧。
  • 赏析: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治理国家困难的无奈和焦虑。
  1. “惟民不我恶,我不民鄙夷。”
  • 注释:百姓不嫌弃我,我也不以百姓为卑贱。
  • 赏析:诗人强调了与民同乐的重要性,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1. “以此两相得,未免情依依。”
  • 注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相互理解,我们的感情才会难以割舍。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与民建立深厚情感关系的重视。
  1. “愧无西湖水,为汝溉田陂。”
  • 注释:惭愧没有西湖的水来灌溉田地。
  • 赏析:诗人以西湖水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清廉和简朴。
  1. “亦无天竺石,为我压舟资。”
  • 注释:也没有天竺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压船。
  • 赏析:这里的“压舟资”意味着诗人在物质条件上的匮乏,反映了他的生活清苦。
  1. “因我好吟咏,多投送行诗。”
  • 注释:因为我喜欢吟咏,所以有很多赠送给我的诗歌。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诗人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文化交流。
  1. “山野黄发叟,里巷垂髫儿。”
  • 注释:山野间的白发老人,小巷里的孩童。
  • 赏析:通过描写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展现了诗人与民众的广泛接触和深厚的情谊。
  1. “伛偻各拜献,婉娈相扳追。”
  • 注释:弯腰低头各自拜礼,温顺可爱相互攀谈。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民间景象,表现了人民之间的友好和尊重。
  1. “肫意良可念,柰多虚泛词。”
  • 注释:虽然有诚意,但是很多话都是空洞无物的。
  • 赏析:诗人意识到他的言辞有时候显得过于华丽而缺乏实质内容,反映出他的谦虚以及对文学表达的自省。
  1. “恩德竟何有,吾犹自知之。”
  • 注释:我的恩德有什么呢?我自己很清楚。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自我认知的态度,即使拥有广泛的仁爱,也要保持清醒和自我反省。
  1. “若系倩人作,尤不应我欺。”
  • 注释:如果是请人代笔的,我更不应该欺骗。
  • 赏析: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诚信和道德要求,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坚守原则。
  1. “老者劝餐饭,幼者得携持。”
  • 注释:老人劝我吃饭,小孩可以拿东西。
  • 赏析:这是对老年和儿童的关爱体现,反映了诗人与不同年龄段人民的互动和关怀。
  1. “不言已可乐,待我再来时。”
  • 注释:不说我也很开心,等待我来的时候。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再次到来的期望和希望与民共度时光的愿望。

译文

三年为刺史,白公当内移。
三年为刺史,李子去复来。
前后三年中,问我何施为。
催科不敢拙,那得抚字慈。
弭盗苦无术,遑问道拾遗。
惟民不我恶,我不民鄙夷。
以此两相得,未免情依依。
愧无西湖水,为汝溉田陂。
亦无天竺石,为我压舟资。
因我好吟咏,多投送行诗。
山野黄发叟,里巷垂髫儿。
伛偻各拜献,婉娈相扳追。
肫意良可念,柰多虚泛词。
恩德竟何有,吾犹自知之。
若系倩人作,尤不应我欺。
老者劝餐饭,幼者得携持。
待我再来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