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九月卢龙道,卢龙塞头霜信早。
晚花高柳不作春,夕阳处处黄芦草。
客行系马且伫立,吹沙淅瑟边风疾。
黄芦叶叶皆抱根,低头三嗅黄芦泣。

【解析】

此诗首句写九月卢龙道上的景色,次句写塞头上的霜信早到。三、四句写晚花高柳不报春讯,夕阳下的黄芦草更添秋色。五、六句写诗人骑马驻马,在河边伫立凝思,边风疾吹,吹落了沙粒。末两句写黄芦叶叶皆抱根,低头三嗅黄芦泣。全诗描写了边地秋景和戍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

(1)九月卢龙:九月是秋天,卢龙是地名。卢龙塞是长城关隘之一,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

(2)霜信早:九月霜降已早。

(3)晚花高柳:傍晚的花、早晨的柳都不报春天到来的信息。

(4)黄芦草:指边地的芦苇草。

(5)客行系马且伫立:有客之行者,在河边停下马来,站立不动。

(6)吹沙淅瑟:边地吹来的寒风,吹得沙粒作响。

(7)黄芦叶叶皆抱根:黄芦叶叶都紧紧地抱住根。

(8)低头三嗅黄芦泣:(我)低头三次嗅那黄芦,不禁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边塞诗。前二句“策马九月卢龙道,卢龙塞头霜信早”,开篇即点明了时间是九月,地点在卢龙关。卢龙是长城关隘,位于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策马”二字,将诗人驰骋疆场的形象刻画出来,“九月”表明时令,说明此时正值深秋。九月霜降已早,天气转寒,正是戍边将士最难熬的季节。这两句从空间上写出了卢龙塞的地理位置,从时间上写出了季节特征。后两句“晚花高柳不作春,夕阳处处黄芦草”,进一步描绘了卢龙塞的边塞风光。诗人没有写那些盛开的花朵、嫩绿的柳条,而是写到了暮春时节仍挂着霜的花、高高的杨柳,以及遍地的黄芦草。这里用了对比手法,既写出了塞外与中原迥异的环境特点,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

三四两句“客行系马且伫立,吹沙淅瑟边风疾”,是写诗人在卢龙塞外的情景。他骑着马来到边关,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感慨:“吹沙淅瑟”形容边地的风势猛烈而急促,“边风疾”则说明这是一阵夹杂着凉意的风。诗人骑马来到塞外,看到风吹沙起的景象,不禁心生感慨。

五六句“黄芦叶叶皆抱根,低头三嗅黄芦泣”,是写诗人在卢龙塞外看到的景象。诗人看到一片片的黄芦,不由得想起家乡的芦草。“低头三嗅”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芦泣”更是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最后两句“黄芦叶叶皆抱根,低头三嗅黄芦泣”是写诗人在卢龙塞外的心情。诗人在这片陌生的边塞土地上,面对眼前的黄芦草,不禁想起家乡的芦草,于是低下头默默地沉思、默哀。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卢龙塞秋景的描绘来反映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