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长安榴吐缬。客忆莼鲈,不待清秋节。座上高谈惊乍歇。箧中留得文如雪。
折柳旗亭歌一阕。竟别东华,人道真痴绝。无限相思何日彻。春申浦上芦花月。
诗句原文
溽暑长安榴吐缬。 客忆莼鲈,不待清秋节。座上高谈惊乍歇。箧中留得文如雪。 折柳旗亭歌一阕。竟别东华,人道真痴绝。无限相思何日彻。春申浦上芦花月。
翻译
在炎热的长安城,榴花绽放如绣带般鲜艳。客人怀念着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无需等到秋天便已思念不已。座上的高谈让突然的沉默,令人惊讶。他留下的诗如同白雪一般纯洁。在旗亭下,他唱起了一首歌,表达了离别的情绪。人们说他真傻,因为这次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心中无尽的相思何时能了结。
关键词解释
- 长安:指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今为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中心之一。
- 榴花:一种花卉,常在夏季开花,花色鲜艳,香气四溢,象征着热烈的爱情和热情的生活。
- 莼鲈:即莼菜和鲈鱼,是中国古代诗人喜爱的食材,常用于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座上高谈:形容宴会上众人畅谈的场景,强调气氛活跃,话题广泛。
- 文如雪:比喻诗文清丽脱俗,如同洁白无瑕的雪花。
- 折柳旗亭:古代风俗,人们在旗亭里唱歌,用柳枝作装饰。这里指诗人在旗亭下唱歌,可能是抒发离愁别绪。
- 春申浦:地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附近,与曹娥眉离别的地方有关,也暗示了春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长安城的景色以及宴席上的交流来表达诗人对曹娥眉的深情厚谊。诗人通过对榴花、莼鲈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座上的高谈阔论中,诗人突然的沉默和手中的文稿(如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以折柳旗亭下的歌声和告别的动作,传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见的期盼。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