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谡谡步虚声,策杖高寻卫叔卿。
星近祠坛光欲堕,月临仙掌夜偏明。
扶桑万里天鸡曙,箭括三更石马鸣。
谁信扬雄擅词赋,不将彩笔记层城。

诗句释义:

  • 松风谡谡步虚声,策杖高寻卫叔卿。

  • “松风谡谡”形容松林中风声飒飒,如同细语。

  • “步虚声”指道士行走或诵读经文时发出的虚幻脚步声,这里比喻声音飘渺而悠远。

  • “策杖”是手持拐杖,这里指登山或行走之意。

  • “高寻”意为向上寻找,“卫叔卿”可能是一位传说中的仙人或是山神的尊称。

  • 星近祠坛光欲堕,月临仙掌夜偏明。

  • “星近祠坛”指的是星星接近庙宇的祭坛,暗示天象与人间祭祀活动相关联。

  • “光欲堕”形容星星的光芒似乎即将消失。

  • “夜偏明”则是指夜晚的天空特别明亮,也许是因为星辰的辉映。

  • 扶桑万里天鸡曙,箭括三更石马鸣。

  • “扶桑”通常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指代东方。

  • “万里”强调距离之远,意味着日出之地非常遥远。

  • “天鸡”指古代传说中报晓的鸡,这里特指东方的晨曦。

  • “箭括三更”描述时间非常晚,可能是深夜三更时分。

  • “石马鸣”可能是指石刻马像在夜里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神秘感。

  • 谁信扬雄擅词赋,不将彩笔记层城。

  • “扬雄”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以擅长辞赋著称。

  • “词赋”即文学作品,尤其是韵文。

  • “层城”可能指的是高大的城墙或宫阙,这里的“层城”暗指的是宏伟的建筑。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华岳(华山)的情景和感受。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松风、星宿、月亮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人传说的兴趣。诗中的“谁信”“不将”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传说和古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