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榛芜,狂澜倒、百川争涨。赖砥柱、君家伯仲,安流无恙。龟策何劳詹尹卜,龙矕远过黄初上。况陈思、才藻气如虹,诗堪饷。
请室耗,心旌漾。击瓦缶,乌乌唱。看霜侵两鬓,穷蒸愁酿。放逐谁怜亭伯困,登临愿借卢敖杖。坐西窗、剪烛话通宵,悲欢状。

满江红 · 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

吾道榛芜,狂澜倒、百川争涨。赖砥柱、君家伯仲,安流无恙。龟策何劳詹尹卜,龙矕远过黄初上。况陈思、才藻气如虹,诗堪饷。

请室耗,心旌漾。击瓦缶,乌乌唱。看霜侵两鬓,穷蒸愁酿。放逐谁怜亭伯困,登临愿借卢敖杖。坐西窗、剪烛话通宵,悲欢状。

注释:

  • 吾道榛芜:我的主张像草木一样荒芜。
  • 狂澜倒、百川争涨:狂风巨浪翻涌,河流百折千回争相向前。
  • 赖:依靠,依赖。君家伯仲:你家族中杰出的人物。
  • 安流:使水流安定。
  • 龟策:指龟壳占卜。
  • 詹尹:传说中善于占卜的人。
  • 龙矕:指龙的纹饰。
  • 黄初:指东汉末年,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期(206—234)。
  • 陈思:指陈思王曹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 请室:指曹丕,即魏文帝。
  • 耗:衰败,衰退。
  • 乌乌唱:用乌鸣之声来表达内心的悲愁。
  • 霜侵两鬓,穷蒸愁酿:比喻自己年纪已高,生活艰难困苦。
  • 亭伯:指张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和政治家。
  • 登临:登上高处以观瞻景物。
  • 卢敖杖:卢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之一,他常常拿着一根拐杖行走于山间林间,形容隐居的生活。
  • 坐西窗、剪烛话通宵:坐在西窗下,一边剪烛一边谈话直到天亮。
    赏析:
    这首词是王西樵客游武林时,曹顾庵赋词表示庆祝而作。全词以豪放之笔写景抒怀,展现了作者对世事的豁达胸怀以及对人生坎坷的超然态度。
    首句“吾道榛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他认为自己的主张像草木一样荒芜,无法实现理想。接下来的句子“狂澜倒、百川争涨”,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纷纷投身政治斗争的景象。
    作者并未因此而沉沦下去。他依然坚定地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定能够找到出路。因此,“赖砥柱、君家伯仲,安流无恙”一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相信他们家族中杰出的人物能够带领大家渡过难关,使国家恢复安定。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豪放性格和不屈精神。他用“龟策何劳詹尹卜,龙矕远过黄初上”来形容自己的才华横溢,足以傲视群雄;又用“况陈思、才藻气如虹,诗堪饷”来赞美陈思王曹植的文才出众,诗歌如同彩虹般美丽动人。这些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自信和豪迈气概。
    尽管作者有着豪放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但他也深知人生无常,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当他看到朋友们在生活中遭遇困境时,内心难免泛起波澜。“请室耗,心旌漾”一句,就是对这种情绪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耗”字,既指生活的艰辛,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为了排解心中的忧虑,作者决定与朋友们一起畅谈至天明。“坐西窗、剪烛话通宵”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围坐在西窗下剪烛畅谈的情景。这个场景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友爱的氛围。通过这样的交流,作者不仅缓解了自己的忧愁,也增进了与朋友们之间的感情。
    这首词通过豪放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它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这些都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