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忽然碎,溪喧满孤枕。
推篷绿打头,乱堕松竹影。
及兹朝气爽,行渡石桥近。
湿雾吹蒙蒙,山意犹未醒。
细路春泥明,密篝曙烟隐。
莺啼茅屋幽,犊卧露花冷。
缘钟时见僧,到寺一水静。
诗句:
清梦忽然碎,溪喧满孤枕。
推篷绿打头,乱堕松竹影。
及兹朝气爽,行渡石桥近。
湿雾吹蒙蒙,山意犹未醒。
细路春泥明,密篝曙烟隐。
莺啼茅屋幽,犊卧露花冷。
缘钟时见僧,到寺一水静。
译文:
清晨,我醒来发现清梦已碎,溪水喧哗的声音填满了我的独枕。推开窗户,翠绿的树叶随风飘来,散落在松树和竹子的影子中。等到太阳初升,空气清新宁静,我踏上了通往显圣寺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出发前往显圣寺的画面。”清梦忽然碎,溪喧满孤枕”,诗人被清冷的梦境惊醒,醒来后发现自己独自躺在孤枕上,周围是喧嚣的溪流声,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内心的孤独。”推篷绿打头,乱堕松竹影”,窗外的绿色植物随着风的节奏摇曳,仿佛在为诗人拂去心头的迷雾。”湿雾吹蒙蒙,山意犹未醒”,诗人感觉到山间的雾气湿润而浓密,山的意境似乎还未完全苏醒。
“细路春泥明,密篝曙烟隐”描述了诗人走在春天的路上,路旁的泥土在阳光下显得明亮,晨光中,炊烟轻轻升起,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莺啼茅屋幽,犊卧露花冷”通过描写小鸟在茅草屋中啼叫、小牛静静地躺在露水中休息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静谧与和谐。最后,“缘钟时见僧,到寺一水静”则表现了诗人抵达目的地后看到僧侣的身影以及听到寺院里传来的钟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感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