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水自楼烦来,挟沙横决如奔雷。缗钱告绌外繇困,危堤堤常奔摧。
神畿南北一河绕,南岸乘危北岸倒。积年𦵦𦵦眄雨工,十室一归复逃涝。
我乏羡卒半亩田,太仓斗食饕无缘。蜚鸿满野心悄然,岂但墨突无炊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苦雨谣》,以下是对每一句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 桑干水自楼烦来,挟沙横决如奔雷
- 桑干水来自楼烦(今山西宁武县)地区。
- 水流挟带着泥沙,横冲直撞地奔流。
- 比喻水流猛烈且夹带泥沙的样子就像雷声一样响亮。
- “挟沙”:携带沙子。
- “横决”:横向决堤,指河水猛烈地冲过河堤。
- “如奔雷”:像奔雷一样猛烈。
- 缗钱告绌外繇困
- “缗钱”指的是古代一种货币单位,这里可能是指财政困难。
- 政府财政紧张,导致徭役负担加重。
- “告绌”:意味着财政状况严重到需要报告的程度。
- “外繇”:指外出服劳役的人。
- “困”:困境,困难重重。
- 危堤堤常奔摧
- 河堤因年久失修而变得非常危险,经常崩塌。
- 比喻国家或地方政权因为内部问题而导致衰败。
- “常奔摧”:常常崩塌。
- 神畿南北一河绕,南岸乘危北岸倒
- “神畿”:古代指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说国家的中心地带。
- 南北两条河流环绕着中央区域,形容局势紧张。
- “南岸”:北方的河岸。
- “乘危”:利用危险。
- “北岸倒”:北方的河岸倒塌。
- 积年𦵦𦵦眄雨工,十室一归复逃涝
- “𦵦𦵦”:形容长时间干旱,雨水稀少。
- “眄雨工”:观察雨工的工作,即指水利官员。
- 长期干旱使得水利官员疲于应付,百姓生活困苦。
- “十室一归”:形容百姓家家户户遭受灾害,只有少数家庭能够幸存。
- “复逃涝”:再次面临洪水灾害。
- 我乏羡卒半亩田,太仓斗食饕无缘
- “乏羡”:缺乏余粮。
- “羡卒”:多余的粮食,这里泛指剩余物资。
- “半亩田”:指少量的农田。
- 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没有足够的粮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 “太仓斗食”:指朝廷的仓库里的一点粮食。
- “饕”:贪婪、奢侈。
- “无缘”:没有机会,不可能。
- 蜚鸿满野心悄然
- “飞鸿”:大雁等飞行动物。
- “心”:内心。
- 暗喻那些心存侥幸,希望在灾荒中侥幸生存的人们。
- “悄然”:静悄悄的,不张扬。
- 岂但墨突无炊烟
- “墨突”:指烟囱冒烟。
- 表示连做饭用的火也烧不起,意味着生活极其贫困和艰难。
- 通过对比,强调了灾难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苦难。
-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感慨。
赏析:
苏轼的《苦雨谣》是一首反映自然灾害和民生疾苦的长篇诗作。通过对桑干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河流的汹涌澎湃和河堤的脆弱。接着,他用“神畿”一词来形容国家的中心地带,暗示了政治的不稳定和民众的苦难。最后,诗人通过描述长期干旱导致的农民饥馑和水利官员的辛苦,表达了对国家危机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对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