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渡辽河,三军夜枕戈。
城亡诸将在,律丧两师和。
伏阙书何用,忧时泪苦多。
节旄真脱尽,归雁望云罗。
诗句释义及赏析:
甲午:此诗以“甲午”开头,可能是为了强调其时间背景或象征意义。甲午,即木星冲日,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天文事件,常用于纪年或作为重要事件的开始。这里的“甲午”,可能寓意着一个重大的时刻或事件的发生。
万马渡辽河:这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战场景象。万马渡过辽河,展现了军队的雄壮气势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辽河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河流之一,其渡过象征着军队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决心。
三军夜枕戈:这句话描述了士兵们在夜间仍然坚守岗位,枕着武器睡觉的情景。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士兵们的高度警觉和警惕性,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紧张氛围。
城亡诸将在:这里的“城亡”指的是城市的被攻破,而“诸将”指的是参与战斗的士兵。这句话表明,尽管城市被攻破,但仍有士兵在战斗中坚守岗位,不屈不挠。
律丧两师和:律,古代的一种法律制度。这里指代国家的法律和秩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法律和秩序破坏的忧虑。两师和,可能是指两支军队之间的冲突或不和。这句话暗示了国家内部的纷争和混乱。
伏阙书何用:阙,古代宫廷的大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上书无门、无法向皇帝陈述自己观点的无奈。书,指上书或上奏。何用,有什么用处?
忧时泪苦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悲伤。泪水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这里用“苦多”来形容泪水之多,强调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节旄真脱尽:节旄,古代指挥作战时所用的旗帜。这句话意味着军队中优秀的指挥者或将领已经损失殆尽。脱尽,完全失去。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战争中人才流失的感叹。
归雁望云罗:雁,这里可能指候鸟或使者。云罗,古代的一种丝绸制品,常用作装饰或礼物。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渴望和平、希望早日结束战争的场景。归雁象征着归来的使者,他们带着和平的消息或消息而来;而云罗则象征着美丽的丝绸制品,代表着和平与繁荣。两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种对和平的向往与期盼。
译文:
甲子
万马奔腾越过辽河,三军将士彻夜守戈。
城池陷落之际,诸将在阵前奋战;国家法律崩溃之时,两军冲突不已。
上书无门,只能泪洒疆场;英雄凋零,节旄尽失。
期盼和平,盼望着大雁归巢;和平之约,如同云罗般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战争场景、士兵的心理变化以及国家的命运。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担忧。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尊重,以及对国家法律和秩序的维护。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本质和代价,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带来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