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榆关隘,千营溃一惊。
潜师谋郑管,赠策失秦庭。
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
如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
甲午年,即公历1904年(清朝光绪三十年),方回时年八十岁,回顾自己在那一年度过的岁月,以及六十八年后的又一个甲午年,感慨时光飞逝。全诗如下:
不见榆关隘,千营溃一惊。
潜师谋郑管,赠策失秦庭。
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
如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
诗句释义:
- 不见榆关隘,千营溃一惊。:指在甲午年(1904年)的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失利,导致众多士兵溃散,引起了一阵惊慌。
- 潜师谋郑管,赠策失秦庭。:诗人回忆过去,曾通过密谋来影响战争结果,但在关键时刻因策略失误而未能成功,表达了对过去的遗憾和反思。
- 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暗示了和平的到来,通过星星之火点燃希望之光,最终使得战争停歇,国家得以休养生息。
- 如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的自豪感,即使经历了失败也不感到羞耻,因为最终的胜利属于国家的人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甲午年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生命的无常。诗中“六十八年多少事”不仅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青阳”、“紫气”、“千山”、“百泉”,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