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迟不报,命下乃蹉跎。
不恤军需急,宁输岁币多。
挥戈悬汉日,衔石畏虞罗。
岂见臧文仲,赪颜泣卞和。

【注释】

甲午:指唐僖宗干符五年,公元878年。

诏:朝廷的诏书。

迟:迟缓,慢。

命下:皇帝的圣旨下达。

蹉跎:拖延,延迟。

不恤军需急:不顾军队的需要。

输:赠送。

岁币:古代向别国进贡的财物。

悬汉日:挂出汉朝的太阳。

衔石:用石头做的武器。

虞罗:指虞舜、吕尚、伯夷、叔齐、比干等人。

臧文仲: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因与季孙氏相争被革职。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楚文王欲得宝玉,卞和两次献宝玉皆以为石头,后终于得到一块真正的宝玉(“和氏之璧”)。

【赏析】

《甲午》是唐代诗人李郢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叙述唐僖宗时期大臣们的不同态度,揭露了唐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夹叙夹议,感情深沉。

首联写僖宗皇帝迟迟不发兵书,致使战事拖延;颔联批评朝中大臣不体恤边关危急,只知索取岁币,不顾士兵死活;颈联讽刺那些投降派,他们害怕战争的残酷而不敢去战斗。尾联则借历史典故来讽刺现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乱的深切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