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晨雪初霁,虚室有余闲。
登楼一以眺,万象皆澄鲜。
白日照荒野,豁然开远山。
历历辨林麓,稍稍鸣幽泉。
斟酌情弥殷,俯仰神屡迁。
惊风自北来,孤鸟没寒烟。
归云将暝色,消散惟空天。
长歌伫明月,人境两萧然。

【注释】

兹晨:这早晨。

霁:雨止天晴。

余闲:有余的闲暇。

登楼:登上高楼,远眺。

万象:万物。

澄鲜:清澈鲜明。

白日:阳光。

豁然开朗:形容景物明朗开阔的样子。

历历:清晰可辨的样子。

林麓:指山林。

稍稍:渐渐、逐渐。

斟酌:思考、考虑,这里指吟咏。

神屡迁:心情多次变化。

孤鸟:一只孤单的鸟儿。

归云:归来的云彩,这里指落日。

暝色:傍晚的天色。

消散:消失、散去。

空天:空旷的天空,即天空。

长歌:放声歌唱。

人境:人世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雪霁后的清晨,站在高楼之上眺望四周,所见到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全诗以“登楼一以眺”开篇,表达了作者想要远眺的心情。接着,诗人描述了他所看到的自然景观:阳光照耀下的广阔荒野,远处的山峦被阳光照亮,显得格外明亮;树林和山麓清晰可见,泉水也逐渐传来声音。这些都让诗人感到心情愉悦,仿佛一切都变得清晰而美好。然而,诗人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当他看到一只孤独的鸟儿飞过天际,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当夕阳西下,天空变得暗淡,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感到有些忧郁。最后,诗人通过长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心境,表达出自己对于人世的感悟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从一开始的欣喜到后来的忧郁,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诗人的言语中,更体现在他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世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