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树残阳故国春,沧桑回首劫灰新。
褚渊旧日原名士,危素兴朝自老臣。
末路艰难同有死,清流朋党愧斯人。
绛云莫更寻遗址,欲遣西风荡庾尘。
【注释】
拂水山庄:即拂水堂,是宋初名臣张齐贤的别墅。张齐贤曾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平章事等职,封魏国公。他为人宽厚长者,以直谏闻名于世。这首诗是作者在拂水山庄题写后所记的。
几树残阳故国春;“几树”三字,点明时间是在春天。残阳如血,映照着故国的春光,使人触景生情,不禁回首往事。
沧桑回首劫灰新;“沧桑”二字,概括了作者几十年的经历与感受。回首往昔,沧海桑田,人事全非,感慨万千。劫灰,指战争所造成的废墟和残骸。这里用以比喻国家的命运。
褚渊旧日原名士;褚渊,指褚伯达,南朝梁时著名文学家。原名士,意谓褚渊曾是一位有才学的人,但因身居高位而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褚渊的惋惜之情。
危素兴朝自老臣;危素,北宋末年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曾历任翰林学士、吏部侍郎等职。他在兴朝时期曾是一位有地位的老臣,但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辞官归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危素的同情之情。
末路艰难同有死;末路,指仕途的终点,也指生命的终结。艰难,指遭遇困境或遭受打击。同有死,意谓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难逃一死。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清流朋党愧斯人;清流,指清廉正直之人。朋党,指结党营私、阿谀奉承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那些不洁行为者的批评和谴责。
绛云莫更寻遗址;绛云,指紫禁城内外的红墙和绿瓦。遗址,指过去的遗迹。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反思。
欲遣西风荡庾尘;欲遣西风,意谓想要让西风吹散灰尘。庾尘,指京城里的尘土。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赏析:
此诗是诗人张咏晚年在拂水堂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通过赞美褚渊、危素等人的清廉正直,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变革的思考。
首联“几树残阳故国春,沧桑回首劫灰新”,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充满哀愁的画面。几棵树上残留着夕阳余晖,映照着故国春天的景色,然而历史的沧桑使得一切变得面目全非,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去,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的废墟。这句诗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又表现出了人们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颔联“褚渊旧日原名士,危素兴朝自老臣”,则进一步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褚渊曾经是一位有才学的人,但由于身居高位而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而危素则是在兴朝时期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但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不得不辞官归隐。这两个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经历却有着相似之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时代的摧残。
颈联“末路艰难同有死,清流朋党愧斯人”,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那些不洁行为者的批评和谴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都难免遭遇困境甚至死亡的命运。然而对于那些结党营私、阿谀奉承的人来说,他们的行为却是让人感到耻辱的。这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正直行为的赞扬。
尾联“绛云莫更寻遗址,欲遣西风荡庾尘”,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能够被西风吹散尘埃,让后人重新审视历史。同时,他也期待着国家能够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褚渊、危素等人的形象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变革的思考。它既是一首赞美古人的佳作,也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