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瑶砌侧,奕奕猗兰芳。
于人安足贡,时至自馨香。
纵无雨露渥,得生延陵乡。
延陵始季子,高让有辉光。
况复我元公,陟降在兹堂。
末孙虽无似,遗泽不敢忘。
臭颇兰与同,夙夜勉自强。

【解析】

本句中“养斋”是题目,《养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年),当时韩愈已51岁。诗人因遭诽谤而被贬为国子监校书郎,于是退而居处,以诗文自娱。这首诗就是他退居期间的作品。

译文:

幽静的瑶阶旁边有美丽的兰花在绽放。

它对人没有什么可奉献的,却时至自然就会散发出馨香。

纵使没有雨露滋润,也能生长在延陵的乡间。

延陵季子是高尚的人,高风亮节有辉光。

何况我是元公,在这座厅堂中升迁和降谪。

我的末代子孙即使没有什么成就,也绝不忘记先人的遗泽。

它的香气很像兰草与竹子,我日夜勉励自己自强不息。

赏析:

首联写景起兴。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幽静的瑶阶旁边有美丽的兰花在绽放。这一景象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是虚景的烘托。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诗人表达了对兰花的喜爱之情。

颔联承上启下,深化主题。这里诗人用典抒发自己的感慨,即:对他人无需献媚讨好,只要时机一到,自己便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韩愈的个性和气节,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颈联进一步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指出:纵使没有雨露滋润,也会生长在延陵的乡间。这里的“雨露”比喻了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延陵”则是指自己的故乡。诗人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故乡人民的感恩之心。

尾联抒发感慨。诗人指出:我的末代子孙即使没有什么成就,也绝不忘记先人的遗泽。这里的“遗泽”是指家族传统与文化,“遗泽”在这里也指先祖留下的美德与风范。诗人通过这一艺术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族传统的珍视与维护。

全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对人生的思考、对家族传统的弘扬以及对自己的感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这些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