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影鸥移,篷声雁到。忽惊月出当空早。茫茫多少六朝愁,和秋涨得江天饱。
事与花残,山随地老。何人更唱江南好。明朝准备要销魂,白门衰柳啼鸟道。

踏莎行·江南夜泊感怀,敬次家大人韵

缆影鸥移,篷声雁到。忽惊月出当空早。茫茫多少六朝愁,和秋涨得江天饱。

  • 缆影:船上的阴影。
  • 鸥移:大雁飞走后,鸥鸟也飞走了。
  • 篷声:船篷拍打水面的声音。
  • 月出:月亮从天空中升起。
  • 当空:在天空中。
  • 六朝:指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包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 事与花残:事情已经结束,就像花朵凋零一样。
  • 山随地老:山随着土地的变化而变化,形容时间流逝。
  • 何人更唱江南好:有谁还在唱赞美江南的美好歌曲呢?
  • 明朝准备要销魂:明天准备要让人心魂销散。
  • 白门衰柳啼鸟道:白门城边衰老的柳树发出哀鸣,鸟儿在道路上悲啼。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踏莎行》中的一首。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夜景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缆影鸥移,篷声雁到”,描写了船只在江面上行驶的情景。大雁南飞,鸥鸟飘荡,船儿摇曳,声音清脆悠扬。这里用“缆影”和“篷声”来形容船只的动作,使画面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忽惊月出当空早”一句,突然之间,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照亮了整个江面。这里的“月出”既指月亮升起,又暗含着诗人心中的惊喜之感。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如此美丽,令人心生向往。
    接下来的“茫茫多少六朝愁,和秋涨得江天饱”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如今却只剩下无尽的忧愁。秋天的江水上涨,淹没了曾经的繁华,使得一切都变得苍茫而无力。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又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