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翠浑无界。猛推篷四围山色,乌飞犹碍。想见诗仙吟眺处,湘管一枝曾带。认云气都经刻画。眼底长江东下急,问何能流出兴亡外。且还我,看山债。
迎江塔影岿然在。怅难寻夕阳天末,楼名镇海。三国六朝如梦过,禁得英雄几醉。早付与风飘雪洒。不解近时何意绪,但茫茫总觉愁来会。怀古恨,共君悴。
【注释】
金缕曲·泊皖城:金缕曲是词牌名,此首词为作者在安徽皖城时所作的词。
①“空翠”句:意思是说,四周的青山绿树浑然一体,仿佛没有边际。猛推篷四围山色,乌飞犹碍:推开篷窗,只见四面青山,云雾弥漫,鸟儿在山间飞翔。犹碍,阻碍的意思。
②想见诗仙吟眺处:想见诗仙李白当年游历此地,吟诵游览的地方。湘管一枝曾带:相传李白曾经从湘妃庙中带走了一支玉箫,后来成为他的随身宝物。湘管,即湘妃竹,产于湖南洞庭湖一带,因传说湘妃死于江上,后人用此代指洞庭。
③认云气都经刻画:意思是说,眼前的云气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都被刻画了出来。云气都经刻画,指云气经过诗人艺术加工,被描绘得非常逼真。
④眼底长江东下急:意思是说,长江在眼前景中奔流而下,速度很快。问何能流出兴亡外:为什么长江能够不受战乱影响,永远向前奔流呢?何能,为什么。
⑤且还我,看山债:暂且让我看看这山的美景吧。看山债,这里指欣赏山水之美。
⑥迎江塔影岿然在:迎江塔的影子依然屹立在那里。岿然,高大挺立的样子,形容迎江塔巍峨耸立。
⑦怅难寻夕阳天末:惆怅地难以寻找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天末,天的边缘。
⑧楼名镇海:意为这座楼的名字叫做镇海楼。三国六朝如梦过:意思是说,三国和六朝时期的事情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过去了。禁得英雄几醉:意思是说,禁得住几个豪杰醉酒的场面?禁得,承受得起,禁得住。
⑨早付与风飘雪洒:早早地把它交给狂风和雪花去吹打。
⑩不解近时何意绪:不了解近来是什么情绪。不解,不理解。
⑪但茫茫总觉愁来会:只觉得眼前一片茫茫,总是感到忧愁的到来。
⑫怀古恨,共君悴:怀着对历史往事的怨恨,和您一起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感。全词结构紧凑,意境雄健,风格豪放洒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片写景。开头一句“空翠浑无界”,描写皖城的山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然后,“猛推篷四围山色”,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坐在船上观赏皖城山景的情景。这里的“猛推篷”表现出作者观山时的激动心情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紧接着的“乌飞犹碍”两句,描写了作者在船舷上看到的景象。这里的“乌飞犹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生物的敏锐观察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下片抒情。开头一句“想见诗仙吟眺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著名诗人李白的敬仰之情。接着“认云气都经刻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看到的美丽风景。这里的“认云气都经刻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而“眼底长江东下急”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这里的“眼底长江东下急”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为国家的命运担忧的心情。最后一句“问何能流出兴亡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思考之情。这里的“问何能流出兴亡外”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为国家的未来担忧的心情。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对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