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乔木言兵倦,扬州旧游何许。瘦鹭窥肩,枯蝉感鬓,来对荒波自语。画阑在否。有飘泊春魂,落花曾住。不似宫沟,替人能寄怨红句。
枯荷又兼暮雨。紫萍无赖甚,空自来去。太液秋风,昆明春水,回首汉家箫鼓。他时倦旅。怕一角寒漪,也无寻处。照影冰奁,素娥愁更苦。
【注释】
吉祠:即江都县的东郊古庙。齐天乐:唐教坊曲名,后用入词。又名“庆清朝”、“金缕衣”。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乔木:高大的树木。兵倦:指战争已结束。何许:何处。瘦鹭窥肩:瘦弱的鹭鸶靠近诗人的肩旁。
枯蝉感鬓:像蝉一样的秋天来到头发上。自语:独自低语。荒波:荒凉的水波。画阑:彩绘的栏杆。是否:语气助词,无实义。飘泊春魂:漂泊不定如春天的灵魂一般。宫沟:即玉河,流经扬州的一条河流。替人:替别人承担。寄怨红句:寄托哀怨的诗句。
紫萍:荷花未开时的一种浮水植物。来去:来往、飘动。秋:指秋天。昆明:指昆明池,在长安城西。汉家箫鼓:指汉高祖刘邦所建的霸陵(位于今西安市东)。
倦旅:厌倦旅行。寒漪:冰上的波纹。也无寻处:也找不到了。素娥:月神之名,传说中嫦娥之别称。愁更苦:形容愁苦更加深沉。
【赏析】
此词咏扬州旧游,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廿年”两句,点明时间,回忆昔日战乱后的扬州。“瘦鹭窥肩”,以瘦弱的鹭鸶靠近诗人的肩旁,比喻自己像瘦弱的鹭鸶靠近别人的身边那样感到孤单,凄凉;“枯蝉感鬓”,比喻自己如同枯落的蝉鸣,在秋风里听到自己的悲伤和无奈,凄惨。
“画阑”二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画栏之上,有飘荡着的春天的魂灵,又有飘荡着的落花曾经住过的痕迹。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画中的景色,又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不似”三句,词人感叹如今的皇宫池塘已经不复存在,只能通过别人的话语来了解它曾经的辉煌。这里,词人将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衰败进行对比,流露出一种失落之感。
“枯荷”三句,写雨中的荷塘美景。荷叶凋零,荷花枯萎,雨水打湿了荷叶和荷花,使它们显得更加憔悴。然而,荷花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即使面对无情的风雨,也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这里的“紫萍无赖甚”一句,暗喻了荷花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太液秋风”五句,词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中游玩的情景。太液池是唐朝帝王的游乐场之一,如今只剩下秋风和湖水相伴。昆明池则是汉朝时期修建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残破不堪的景象。这些景物都让人感到无比的遗憾和伤感。
“他时”五句,词人设想自己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厌倦旅行的人。那时,他害怕看到一池碧水中泛起的寒冷波纹,因为那象征着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而当他看到水面上倒映出的月亮时,更是觉得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更加深了一层。这里的“寒漪”,“也无寻处”和“素娥愁更苦”等词语都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整首词通过对扬州旧游的回忆,展现了词人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和对现在衰败景象的感慨。同时,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