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幽居地,三年病著书。
复君勤苦业,对此惰荒馀。
宿火朝窗暗,新飙夜榻虚。
过来一相忆,贪饭近何如。
【注】欧家坊:地名,位于江西吉安府永新县。
寄仲弟欧家坊馆次
昔日,我隐居在偏僻之地,三年之中,因患病而著书立说。
复君勤苦业,对此惰荒馀。
又想起你勤奋努力的事业,面对荒废的余暇。
宿火朝窗暗,新飙夜榻虚。
早晨的灯火昏暗,夜晚的床榻空虚。
过来一相忆,贪饭近何如。
是否因为贪恋酒食而忘记读书。
昔我幽居地,三年病著书。
复君勤苦业,对此惰荒馀。
宿火朝窗暗,新飙夜榻虚。
过来一相忆,贪饭近何如。
【注】欧家坊:地名,位于江西吉安府永新县。
寄仲弟欧家坊馆次
昔日,我隐居在偏僻之地,三年之中,因患病而著书立说。
复君勤苦业,对此惰荒馀。
又想起你勤奋努力的事业,面对荒废的余暇。
宿火朝窗暗,新飙夜榻虚。
早晨的灯火昏暗,夜晚的床榻空虚。
过来一相忆,贪饭近何如。
是否因为贪恋酒食而忘记读书。
注释: 君有远行:你将要远赴山东,去戒幕。 二千里:指距离。 山欙(lái)海舶:乘船和爬山两种旅行方式。 帷幄(wò)、毡裘(zhān qú):古代用来形容地方官的谦词,帷幄指军帐,毡裘指皮衣,这里比喻周彦升是地方上的官员。 何曾:哪里曾经。 帷幄须奇策:在帷幄之中需要出奇制胜的策略。 使汝:让你,指周彦升。 毡裘犯苦寒:穿着皮衣忍受着严寒。 羞鸟户虫生计在:惭愧的是,连鸟儿、虫子都不如
【译文】 清晨破晓南风从广陵吹来,经过江山景色露出细微棱角。 西征词赋使人悲伤潘岳,东汉衣冠愧对李膺。 鱼美海乡辞作客之愁,花醲野馆漫呼朋唤友。 可惜骨肉之梦在山中,漫长道路春寒不胜思念。 【注释】 仪征道中:即《入朝曲·仪征道中》诗。 联句:即“集句”,指把别人诗句的一句或几行字拿来作为自己的诗句,并加按语加以点化,使之成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 其一:第一句。 南风:春风。 广陵:扬州古称。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肝膈烦忧不可名,晓来河上泥人行。 [4^] “肝膈烦忧不可名,晓来河上泥人行。”出自清代范当世的《因延卿寄秦尧臣(其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恼和忧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清晨,当诗人看到河边的泥塑人像时,更加深了他的忧郁之情。 2. 数诗聊付江关去,万里如闻草木声。 [5^] “数诗聊付江关去,万里如闻草木声
郊行 昨夜更阑听雨愁,晓行十里未开眸。 风来故故吹蓬发,泥泞兢兢惜敝裘。 村市故人儿女长,酒家父老笑言稠。 先生此日真无赖,数遍车轮一万周。 注释: 1. 昨夜更阑(yè):深夜,形容时间已经很晚。阑:尽,完。 2. 晓行(xiǎo xíng):早晨出行。 3. 故故:故意的意思。 4. 蓬发:指头发散乱不整。古代文人常以“蓬”比喻其高洁的志向。 5. 兢兢(jīng jīng)
诗句释义及赏析- 五尺:长度单位,这里可能表示距离。 - 虚廊:空无一人的走廊。 - 月到初:月亮刚刚升起。 - 洒然:形容月光明亮、清新。 - 凉气:凉爽的空气。 - 襟裾:衣服的前襟和后摆。 - 清味:药的味道很清凉,通常指中药。 - 俊弟诗篇:弟弟的诗作。 - 养鸽:养殖鸽子。 - 海鲜:指鱼等海产品。 - 悭嘉会:吝啬举办宴会。 - 枉寄书:徒劳地写信。 译文:
诗句解析 1. 舳鲈千里控堤防:描述了船只在宽阔的江河上行驶的景象,"舳"是大船的意思,"鲈"指鱼,"千里"表示距离遥远,"控堤防"则意味着控制着河岸。 2. 三楚遗营迹未荒:这里的"楚"可能指古时的楚国,或者泛指南方地区,"遗营迹"指的是遗留下来的军营或营地,"未荒"表示这些地方尚未被开发,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3. 屡见番船通海国:这里提到的"番船"可能指的是来自外国的船只
以下是对《仪徵道中联句·其二》的逐句释义: 1. 新息从来忆少游:新息,即新息县,是范当世的家乡。“从来”表示始终或一直的意思,“忆少游”则表达了对年轻时游历的经历的回忆。 2. 高平无那客荆州:高平,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无那”是一种无奈的表达,“客荆州”说明范当世在荆州停留时的身份或角色。 3. 田间已识羊牛好:田间,指农田。“识”意为认识或了解
庚辰辛巳之间里中朋友之乐最胜百里之人恒聚于一 这是说在庚辰年和辛巳年之间,家乡里的同僚们聚在一起的快乐超过了百里之外的人。 而余与马勿庵实为之倡 余:我,我与马勿庵共同倡导这种快乐 余:我(指作者自己),我与马勿庵共同倡导这种快乐。 而余与马勿庵实为之倡 马:马勿庵 马:指作者的朋友马勿庵。 实为之倡:确实应该倡导这种快乐。 译文:在庚辰年和辛巳年之间
【诗句解读】 庚辰、辛巳:庚辰为农历十月,辛巳为十一月。“之间里中朋友之乐最胜”,说明作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而这种友情在百里之外的人看来却是难得的。“百里之人恒聚于一而余与马勿庵实为之倡”,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好友马勿庵是大家公认的才子,而作者则是他的朋友和倡导者。“既深乃至相求相怨延卿之去广东”这一句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
【注释】: 庚辰、辛巳:农历年。里中:本乡里。之:往、到。相求相怨:指马延卿与诗人的交情,也指两人离别时的相互埋怨。延卿:即马延卿,字君实,号勿庵,诗人友人,福建长乐人。广东:今属广东省。苦不能释:非常痛苦,无法排解。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朋友离去后写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及依依难舍之情。 首联“庚辰、辛巳之间里中友朋之乐最胜,百里之人恒聚于一而余与马勿庵实为之倡”
【注释】 东郊:指京城洛阳的郊外。 回溪:曲折的溪水。 风芦:随风飘摆的芦苇。 群鱼嬉:一群鱼儿在水中游玩。 着:附着。 秋花:秋天开放的花朵。 日午:中午时分。 阴浓:天色昏暗。 积霖:连续降雨。 嗟: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田园风光的小诗,通过描写农家一天中不同时间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诗歌
诗句释义 1. 俎豆今来意,诸君兴慕思。 - 解释:在祭祀中摆放的祭品现在有了新的含义,同学们因对刘先生的哀悼而心生敬仰之情。 - 注释:这里的"俎豆"是古代祭祀时用来放置食物和酒的器具,通常与"师"(老师)相关联。"诸君兴慕思"则表达了同学们因老师的逝去而感到悲伤,并因此产生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 赏析:此句通过描述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学生们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缅怀之情。 2.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跋涉师怜我,连年更未休”,是说自己因家贫无法完成学业而受老师怜悯,连续多年未能回家。“师”字点明诗人与老师的师生关系。“师怜”二字写出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师怜我”即怜才之意,表明诗人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有才学的人,因而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连年”说明时间之长。“未休”表明诗人没有停止学习、努力上进。 颔联“风尘徒不肖,悲愤已堪羞”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望望蒲塘路,维舟第二桥。 故人期陇晦,好会接云霄。 作合前时问,朋游隔日招。 惟应就芳草,百里未嫌遥。 释义:远望着蒲塘的路,我停船在第二座桥边。老朋友约定在黄昏时分相聚,好让我们一同飞向天空。以前我曾问过他关于婚姻的事情,朋友之间虽然分隔两地,但仍然互相邀请参加聚会。我只应该去欣赏那一片芳香的草地,即使距离有一百里那么远也并不会觉得遥远。 译文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注释: 延卿,即王延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这首诗是王延卿被召为岭南节度使后,在岭南期间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远离京城、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 竟与红尘隔:终于脱离了尘世的纷扰。红尘,指繁华的世界。2. 村居事事清:在乡村居住,一切都很宁静。3. 秋田逢旅雁:秋天里看见迁徙的大雁。4. 春树息流莺:春天里听见鸟儿的鸣叫声。5. 一姓多羊酒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一亩中庄宅,当门老树支。 放闲牛掩路,争浴鸭嬉池。 阴屋寒蛛下,深堂晚犬知。 主人垢衣出,奇气忽离披。 【注释】: ①延卿:诗人自号。②何氏:即何逊的家族。③“一亩”三句:形容家中环境幽雅。④“放闲牛”二句:指主人出来散步的情景。⑤“阴屋”二句:写室内外景象。⑥“主人”二句:写主人外出时的景象。⑦“奇气”:这里指主人的非凡气质。⑧“离披”:散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