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师怜我,连年更未休。
风尘徒不肖,悲愤已堪羞。
独夜一回首,当春那得秋。
嗟哉览兹宇,麟凤去悠悠。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跋涉师怜我,连年更未休”,是说自己因家贫无法完成学业而受老师怜悯,连续多年未能回家。“师”字点明诗人与老师的师生关系。“师怜”二字写出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师怜我”即怜才之意,表明诗人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有才学的人,因而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连年”说明时间之长。“未休”表明诗人没有停止学习、努力上进。

颔联“风尘徒不肖,悲愤已堪羞”,诗人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风尘”指战乱。诗人身处战争之中,却无为国效力的决心,反而自甘堕落,这怎能不让作者感到羞愧呢?“徒”即徒然,白白。“悲愤”指因战乱而引发的愤怒和悲伤。“悲愤已堪羞”表明自己内心充满了悲痛与愤怒。

颈联“独夜一回首,当春那得秋”,诗人在孤独的时候会思念故乡、亲人和朋友,而这种思念往往只能在深夜独自回想时才能体会到。“一回首”,是说自己在独自一人时想起往事。“独夜”是诗人一个人在黑夜里度过的时刻。“当春”即正当春天。“那得秋”是说在正当春天之时怎么会想到秋天的到来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嗟哉览兹宇,麟凤去悠悠”,尾联的“嗟哉”、“览兹宇”是感叹词,表示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无奈和叹息。“麟凤”比喻贤人。“去悠悠”是说贤人离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哀叹。尾联表明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自己无能为力的感慨。

【答案】

译文:

跋山涉水来到龙门书院拜见刘先生,心中悲怆成诗。

老师怜惜我,连续多年未能休息,

身陷兵荒马乱之中,徒然不肖,悲愤已至极,

独夜一回首,正当春天怎么能想到秋天来临?

唉呀!看到这所空荡荡的房屋,麒麟凤凰已经去了,只剩下我一人,悲哀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末战火纷飞之际,当时元军正大举南下。诗人在战乱中求学无果,于是来到龙门书院拜见刘先生。在书院中,他深感自己不能报效国家,内心十分痛苦,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悲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