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堤上雨云黄,到海应无十里长。
昼市乘湖卖鱼蟹,秋田杀草见牛羊。
盐官俸美高衙在,刺史城遥百姓忘。
父老不忧民气悍,于今世乱失湘乡。

【注释】

馀东道:指诗人从馀姚出发,向东行。范公堤上雨云黄:指范蠡在余姚的故里。范蠡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自己却隐于太湖之滨。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便在范蠡隐居的地方筑起一条堤坝,这就是“范公堤”。到海应无十里长:“海”是泛指,这里指太湖。范蠡曾建议给太湖命名,并说它方圆五十里,到海边也不过五里。但当时有人反对他的意见,说他夸大了事实,所以后来就改叫它西湖。

(2)昼市乘湖卖鱼蟹:指太湖中渔人白天在湖中捕鱼,傍晚就在市场出售。

秋田杀草见牛羊:秋季农事活动结束的时候,农民把割下的草晒干,用来喂牛喂羊。

(4)盐官俸美高衙在:盐官,即今浙江海宁县西之盐官镇。盐官的官吏俸禄丰厚,衙署建筑壮丽。

(5)刺史城遥百姓忘:刺史,即州官,掌管一州行政事务。刺史所居之地遥远,百姓对他已不闻不问了。

(6)父老不忧民气悍:指当地百姓不再为官府担心,也不再为苛政而愤慨。

(7)今世乱失湘乡:指战乱年代,家乡沦陷,百姓流离失所。

【赏析】

此诗是作者经过范公堤后所作,描写的是范公堤一带的景色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

首联写范公堤上的风雨云雾,暗示出诗人由杭州返回余姚的行程。“到海应无十里长”,写出了范公堤的地理特点,同时也说明范公堤是连接杭州与绍兴两地的要津。

颔联写当地渔人捕鱼、卖鱼、晒鱼的情景。诗人抓住渔民们生活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劳动场面。“昼市乘湖卖鱼蟹”,是说渔人在白天赶集,到市场上去卖鱼卖蟹。“秋田杀草”一句,则点明了时令。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渔人的勤劳,还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当地的物产。

颈联以盐官和刺史为例,写出了当地的官吏生活和当地人民对官府的依赖心理。“盐官俸美高衙在”一句,写出了盐官官员的俸禄丰厚;“刺史城遥百姓忘”则说明当地的百姓已经忘却了官府。这两句诗通过写官吏的俸禄和百姓对官府的依赖心理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尾联写当地百姓已经忘却了官府,不再为官府担忧,也不再为苛政而愤慨。“父老不忧民气悍”一句,既表现了百姓的宽厚,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同时,也反映出战乱年代,家园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