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土偶折腰肢,长跽空中纳祃兹。何独叩头麻乍尔,长竿高挂马牛氂。
【注释】
回疆:指新疆地区,今包括天山以南、帕米尔高原以北的广大地区。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名。
纳祃斯(màs):即“麻乍尔”,一种乐器,形如箜篌。
长竿:即“马牛毛”,一种长竿类乐器。
【赏析】
此诗写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的一种舞蹈——竹竿舞。竹竿舞是一种模拟动物动作的舞蹈,以模仿动物的动作来表现舞蹈者的情感,其动作有模仿猛兽的,也有模仿飞禽的。在舞蹈过程中要使用各种道具,比如长竿、马毛等。舞蹈者手持长竿,模拟猛兽的动作,同时还要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使整个舞蹈生动起来。这首诗通过描绘舞蹈者的舞蹈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对舞蹈的喜爱之情。
诗歌以“不从土偶折腰肢”起笔,描写了舞蹈者的姿态。这里的“不从”意味着不屈服于世俗的规矩和限制,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土偶”指的是没有生命的木偶,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折腰肢”则表示舞蹈者不屈服于这些束缚,而是勇敢地挺直脊梁,展现出一种坚定而有力的气质。
“长跽空中纳祃兹”描述了舞蹈者在表演时的神态。这里的“长跽”指的是长时间站立的姿势,表示舞蹈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舞蹈中。“纳祃兹”则是一种模拟野兽叫声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舞蹈者表演时所发出的美妙声音。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舞蹈者全神贯注地表演着舞蹈,同时发出美妙的声音,让人陶醉其中。
“何独叩头麻乍尔,长竿高挂马牛牦”则是对舞蹈动作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叩头”指的是低头的动作,表示舞蹈者在表演时全身心地投入。“麻乍尔”是一种模拟狮子吼叫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舞蹈者表演时所发出的力量感。“马牛牦”则是指马和牛的毛,这里用来形容舞蹈动作的威猛和力量感。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舞蹈者在表演时,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感,仿佛一头狮子在咆哮,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诗歌以“岂非天授与人间”结尾,总结了全文的主题。这里的“岂非”表示肯定的语气,意为不是吗?“天授”则是指上天赐予的东西,这里用来形容舞蹈者的气质和才华。“人间”则是指现实世界中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舞蹈者的气质和才华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上天的恩赐,这种天赋是世间罕见的,值得人们珍惜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