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沧洲逸,相逢叹黍离。
可怜逃难后,更赋悼亡诗。
尘土埋琼树,霜风凋玉芝。
廿年琴瑟好,弦断为君悲。
题杨寿若明经
夫子沧洲逸,相逢叹黍离。可怜逃难后,更赋悼亡诗。
尘土埋琼树,霜风凋玉芝。
廿年琴瑟好,弦断为君悲。
译文:
在广袤的沧洲之上,我独自飘荡,与你相遇时叹息着历史的变迁。
可惜在逃亡之后,我们再次面对死亡的现实,你不得不再写一首悼亡诗。
你的坟墓已经被尘土掩埋,就像那美丽的琼树被遗忘;寒风吹过,凋零了你的玉芝。
二十年来我们琴瑟和谐,如今却因你的离去而感到悲伤,仿佛琴弦断裂一般。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朝崧创作的《题杨寿若明经》中的第二首,此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挚友的深切思念和悲痛之情。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具体分析:
- “夫子沧洲逸”: 这里的“夫子”是对杨寿若的尊称,表示对他的敬重。“沧洲”指的是广大的湖泊或江河,象征着广阔的天地。“逸”则意味着超脱、自由。整句诗的意思是:在广阔天地间,你如同一位超然物外的人。这反映了杨寿若的高尚品格和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 “相逢叹黍离”: “黍离”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悲叹之词,多用来表达国家兴亡、人民痛苦的情感。这里用“叹息”来描述与友人的重逢,传达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哀愁。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离去后的孤独和无助感。
- “可怜逃难后,更赋悼亡诗”: 此句描述了杨寿若在逃亡后所经历的痛苦和困境。诗人通过“更赋悼亡诗”这一动作,表达了对他被迫创作悼亡之诗的无奈和悲哀。这揭示了杨寿若在艰难时期的坚强和勇敢。
- “尘土埋琼树,霜风凋玉芝”: 这句诗通过对比来描绘杨寿若的墓地景象。“尘土”和“玉芝”都代表着美好的东西,但在这里却被埋没和凋零。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杨寿若逝世的悲痛,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 “廿年琴瑟好,弦断为君悲”: “琴瑟”是古代乐器,常用来象征夫妻之间的和谐与幸福。然而,这里却因为杨寿若的离去而变得支离破碎。“弦断”象征着失去伴侣的痛苦。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杨寿若去世的深深哀悼和无尽的思念。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怀念,还深刻描绘了历史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悲剧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亡友的无限哀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