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已无妇,应门仅有僮。
飘零画眉笔,悽惨妒花风。
青雀鸣台上,孤鸾泣镜中。
只应念恩爱,难作鼓盆翁。

《题杨寿若明经》是一首清代的悼亡诗,作者是林朝崧。该诗通过对杨寿若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妻子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的内容,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举案已无妇”:描述了家中原本有主内持家的妇女,现在却已不复存在。这里的“举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侍奉或侍餐,而“无妇”则意味着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伴侣。
  2. “应门仅有僮”:表明家中只剩下一个仆人在应对日常的开门迎宾之务,强调了主人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
  3. “飘零画眉笔”:使用“飘零”形容画眉笔的轻盈和易逝,比喻人的生命如画眉般短暂且易散。
  4. “凄惨妒花风”:以“凄惨”来形容女子因爱情而变得憔悴、悲伤的样子,而“妒花风”则形象地描述了因嫉妒而产生的痛苦心情。
  5. “青雀鸣台上”:通过青雀在高处鸣叫的景象,象征高洁的志向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6. “孤鸾泣镜中”:利用“孤鸾”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逝去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悲伤。
  7. “祗应念恩爱”: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爱情的执着。
  8. “难作鼓盆翁”:用“鼓盆”代指悲伤至极时的行为,表明诗人面对现实的残酷和自己内心的悲痛,无法做到释怀。

这首《题杨寿若明经》不仅是对一位贤妻良母的悼念,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一种哲理思考。林朝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楚。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家庭的哀悼,更是对所有经历过失去亲人之痛人的慰藉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